高校体育课体系中分层教学法的落实
郭忠云 樊海峰
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本文结合高校体育课程展开现状进行分析,在明确了高校体育课程职责和目标的基础之上,深入考察分层教学法的核心价值,并且以此作为基础提出进一步深化分层教学法的方案要点。
关键字:高校;体育;分层教学
一、引言
体育课程是大学教学框架之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体育课承担着对应的职能。在我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性质进行了明确,即“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应的课程目标,也围绕课程性质而展开进行逐项落实。从课程性质的角度看,体育课程设置的根本立足点在于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这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学生的素质是同时注重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的,包括了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同时也包括了心理素质以及思想品德两个大的层面。除此以外,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最近几年对于大学体育课的关注,呈现出对于身体素质的强调,这主要是考虑到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体运动量有限,因此朝向身体素质的方向倾斜,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
在厘清了高校体育课程相关属性和重点工作方向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进一步对分层教学法做出必要剖析。从概念的角度看,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的核心要义在于要让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也有说法表示分层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成功体验,进一步让这种体验成为优化师生之间关系,进一步推动学习进程和效果。但是实际上,此种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分层教学法的价值。分层教学法的 核心要义是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或者说是一种分类,通过这种分类来描述出不同类别学生更为具体和精确的属性,进一步制定出更合理的、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从分层教学法的核心精神中可以看到,分层教学法的本质,是面向学生自身属性来落实对应的教学方案,因此必然比既往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更有效。但是这种有效性本身,必然会收到分层情况的影响,也就是说,越是精确的分层,对应的教学工作落实的效果就必然会越好。但是如何分层,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在分层教学法应用在体育课程中的时候,除了如何落实分层这个问题,还需要合理展开对于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意识到,课程展开的过程,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区分,促进分层落实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体育课程体系中分层教学法的落实
上文中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职责,以及分层教学法的一些要点进行了剖析,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1.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推进学生选择优化
目前大学体育课程的展开方式,通常是面对整个年级设置教学内容组,并且让学生自行选择,教师通常不会过多干预,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而言,教师对于学生群体的了解比较有限,必然难以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分层。此种情况之下,学生通常会依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分组,这个时候只能称之为分组而非分层,因为学生对于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能力,通常也缺乏深刻的认知,而这种分组必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面对此种情况,教师需要合理对课程内容进行设置,通过课程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自己应当归属的层次,以便于有序有效地展开后续的教育以及学习任务。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在第一节课上,为学生展示他们所选体育项目的一些重要特征,允许他们去尝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节课的内容设置需要兼考虑该项运动的技能要求和对于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合理展示其要求学生能够承受的运动强度,这是学生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该项运动,以及是否需要改换其他层次的关键依据。
2.适当开放体育课程分组,帮助落实分层教学
适当开放体育课程分组,本质上属于学生管理的范畴,就是要求学校方面能够建立起一种便捷的体系,帮助学生从一个体育技能组转移到另一个体育技能组,从一个分层转移到另一个分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能够成功交接,避免交接失败出现两个组都没有学生的情况的,也要避免出现两个组都有学生的情况。交接不仅仅是学生的交接,也是学生相关体育学习档案以及一系列相关数据的交接。
除此以外,开放的体育课程分组,还要求教师能够通过第一节课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掌握。密切关注学生身体素质,是否会与其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要求相去甚远,帮助学生合理选择未来合理的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在这重要的第一堂课上,除了完成必要的体测,展示对应体育项目的一些特征和挑战,还需要让学生对其他体育项目有所了解。这是帮助学生变更分层的核心问题之一。
3.合理强化身体素质,避免教学主题喧宾夺主
前面已经提及,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朝向学生基础身体素质的方向倾斜,对应的给运动项目技能方面的训练时间,就有可能会被削减。对于课时内容的争夺,可能会成为体育课程内部的一个新的矛盾点。对于这一方面,教师需要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无论是运动技能的培养还是基础身体素质的加强,核心都是要服务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在这个核心要义的指导之下,在实现了学生合理分层的基础之上,同样也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层。上层的运动技能,和下层的身体素质,二者相辅相成。既然要强调身体素质的提升,那就需要让运动项目服务于身体素质。也只有平衡教学内容的这两个层面的关系,体育教学才能稳步向前推进。
三、结论
高校体育课的分层教学,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学生需要分层,教学过程和内容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获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际工作中,唯有谨慎对待,合理安排,才能切实面向学生,让大学体育课程成为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军,罗杰.分层优化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2016(5).
[2]赵鸿博.试论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问题与优化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20).
河北地质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新时代普通高校体育课“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J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