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探究式教学实践路径

作者

额其体尔

雷波县西宁镇罗山溪小学 616561

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如何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加入核心素养后,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安排任务来促使学生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着如核心素质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在教学方面缺少一定的支撑和学生没有积极参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增强教师支持与资源保障、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等策略。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未来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字: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

引言

传统授课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小学如何对教学中课程方案进行适当变革,以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教学中最热门的话题。在核心素养指导思想与探究性教学策略融合之下,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能力、解决当前教学问题,也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由学生需求出发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自主行为为主,引导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其也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教育理念,由学生提出问题、调查、亲自动手试验,以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这个教育方法就是在教导学生掌握数学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以及对生活的实用性。该教学方式重视学科的关联性,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全方位地了解知识,发展学生的思想与素质,更重视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而不只是学习的效果。

2、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2.1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不到位

当前小学侧重学科知识的教授而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教学设计中核心素养目标没有得到全面性的重视,使得小学生整体能力和独立思辨能力差,影响到数学学科的综合发展。当下评量注重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协同性和实践性不加以评价,无法体现学生的全面性评量。这些问题都影响到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

2.2探究式教学实施缺乏有效支持

在实施探究性教育模式过程中,存在着不少束缚条件。由于教师并未经过相应的培训以及有相关实际经验,因此很难准确把握并落实好探究性教育教学的理念;另外学校教育教学建设匮乏,譬如没有跨学科资源、缺乏实验室装备和技术、多媒体手段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评价制度过于强调知识点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们的团体协作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测验,不利于开展综合全面发展。

2.3学生参与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高

多数学生在独立学习以及参加各类活动时较为低落,他们喜欢常规教育中以教师为权威的教学模式,而不是自我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式教育则让一个学生自我主动提问、寻找答案的过程,这个对于一直在寻求他方解决的答案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部分学生在进行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出现对知识程度或自我信心等方面的不平衡,往往就会保持沉默,这样都会降低参与力度,这就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更好地发挥,更不能使探究式教育发挥出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能力。

3、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探究式教学实践路径

3.1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教师需要结合学科内容,对课程教学的任务进行设计,以便让同学借助数学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例如,在讲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采用发物品或是安排工作等方式带领学生实践体会分数。在讲授《角的度量》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同学实测教室内的角的大小,以帮助其增强空间知觉和角的测量能力。这种探究性教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熟记数学理论,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应对难题和团队合作水平。基于学科材料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从数学中总结生活,在生活中观察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

3.2增强教师支持与资源保障

学校的开展以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为核心的探究式教学中,应为教师提供长期的职业发展氛围,定期举办教师培训与会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基本能力的重要程度,利用交流经验和团队合作提高其在探究式教学环节的规划与实践能力,使教师有效进行指导学生独立探索。学校要确保充足的教育资源,丰富课程的同时也为探究式教学提供资源,可以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数学能力。学校还要优化其教学辅助系统,建立教师之间互助帮扶关系,使教师可以在实际执行探究式教学的同时得到即时反馈和帮助。这样才能使得探究式教学的效果显著,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3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

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是引导探究性学习的关键,但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的积极性不高。为此可以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章节时,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成立数学俱乐部解决身边一些真实的问题,如安排学生到几个班级上课或者组织学生到一个地点去搞一次活动等。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身看一看、测量一些生活实际中圆柱、圆锥之类的事物,如水桶、雪糕筒等,从而深刻理解生活中的物体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给学生更强的体验感和探究乐趣,以此消除学生对研究型学习的不良心理。

结语:教师能够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实际的素材设计出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的问题。虽然目前教师所遇到的阻碍,如教师无法具备跨学科技能整合、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以及学生主动的参与度低等,都需要教师通过训练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技能整合,通过教育实现资源的有效支持,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进行学习的良好的环境支持,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参考文献

[1] 高安丽.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9):50-52.

[2] 左郁.数学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实践和思考——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改革[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4(1):0061-0062.

[3] 吴娣丽.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以"数与形"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1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