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发展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作者

唐关生

茂名市电白区霞洞镇高田小学 525427

摘要:针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问题,本文探究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秉持过程性、多元性与个性化理念,通过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多元评价主体,运用课堂观察、成长档案袋、表现性评价等方式,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环节落实评价。实践证明,该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助力教师优化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为教学评价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语文素养;教学评价​​

一、发展性评价的内涵与特点​

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评价理念,聚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步与潜力,不仅关注学习成果,更重视学习态度、方法、情感体验及合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通过全面客观评价,助力学生自我认知、增强信心、激发动力,同时为教师调整教学提供依据。

该评价具有三大特点:过程性体现在全程追踪学生日常学习进步;多元性表现为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等)、内容(知识、能力、情感等)、方式(课堂观察、成长档案袋等)的多样化;个性化强调尊重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特点制定评价标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评价中获得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必要性​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本质 ——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这种评价方式还容易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打击学习积极性,尤其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它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更全面、客观的反馈,促进自我反思与改进;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三、发展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三位一体多元评价主体网络

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格局,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家长协同的三位一体评价体系。教师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力量,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测试考核等常规途径,系统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提供专业指导与反馈;学生以自我评价和互评的形式深度参与评价过程,如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自我剖析文章优劣、小组间交叉互评提出修改建议,既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又促进同伴间的思维碰撞与合作学习;家长则借助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等沟通渠道,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态度、阅读习惯、口语表达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其评价反馈为教师提供了课堂之外的重要参考,三方主体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评价网络,共同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运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为全面、动态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状况,需构建多元互补的评价方式体系。课堂观察评价聚焦教学现场,教师通过持续性、针对性观察,实时记录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环节的表现,如书写规范性、课堂发言逻辑性、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既为即时教学指导提供依据,也积累过程性评价素材。成长档案袋评价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系统收录优秀作业、创作成果、测试反馈及多元评价记录,引导学生在学期初自主规划收集内容,期末通过回顾反思实现自我认知与成长总结,同时助力教师把握学生发展脉络,优化教学策略。表现性评价则创设 “故事演讲”“情境辩论” 等真实任务场景,围绕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合作能力等维度制定评价标准,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评估其语文综合素养,这种 “做中学、评中进” 的方式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三类评价方式相互补充,形成覆盖学习过程与成果的立体化评价网络 。​

(三)落实分领域精准化评价机制

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构建针对性强、层次分明的分领域评价机制。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建立 “知识 - 习惯 - 实践” 三位一体评价体系,既通过星级评价量化识字量、书写规范度等基础指标,又关注书写姿势、作业态度等习惯养成,同时鼓励学生将生活场景中的自主识字成果纳入成长档案,实现课内外评价联动。阅读教学评价注重 “兴趣 - 方法 - 效果” 的有机统一,借助课堂互动、读书分享、阅读日志等载体,动态监测学生阅读兴趣变化,评估精读、略读等方法掌握程度,并通过阅读测试检验理解与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策略。写作教学评价采取 “过程 + 成果” 双轨模式,写作前关注选材构思,写作中指导草稿修改,写作后从内容、结构、语言、创意等维度细化评价标准,配合师生互评、量表自评,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写作认知。口语交际教学以 “表达 - 倾听 - 礼仪” 为评价核心,创设角色扮演、辩论交流等真实情境,从语言流畅性、观点逻辑性、互动有效性及礼仪规范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使评价既成为能力诊断工具,也化作素养提升的助推器。各领域评价既突出专项能力培养重点,又相互渗透补充,形成覆盖语文学习全环节的精准评价网络。

四、发展性评价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主体能力建设,筑牢评价实施根基

发展性评价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与家长这两大主体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教师作为评价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素养至关重要。学校需通过系统培训,帮助教师深入掌握发展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增进对该评价理念的理解。同时,开展教学实践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提升评价实施能力。如组织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指导、进行校内案例分享等,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另一方面,家长的积极参与是评价全面性的重要补充。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渠道,向家长普及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与操作方法,让家长认识到其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引导家长科学地参与学生学习评价,并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共同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

(二)完善制度与激励体系,保障评价科学规范

建立健全发展性评价制度是确保评价工作科学、规范开展的关键。学校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流程,使评价工作有章可循。同时,构建激励机制,对在发展性评价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和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如设立优秀教师奖和学生进步奖,激发教师实施评价的积极性与学生参与评价的主动性。此外,将发展性评价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总结反思,依据实践反馈不断优化评价制度,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保障发展性评价的持续改进与有效实施。

五、结论​

发展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多元评价主体、运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分教学环节实施评价以及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能够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晖. 浅析发展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新课程(上), 2019, (12): 292.

[2]李丽. 发展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好日子,2021(14):19-20.

[3]慈树梅.发展性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语文教学通讯,202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