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权属界线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董会川

身份证号码:130133198604280911

摘要:为了提高土地权属界线测绘的精确度和效率,本文探讨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权属界线测绘中的应用。通过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技术特点及其在地物分类、动态监测和几何校正中的应用,本文采用了图像分类、时相影像对比和几何校正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有效提升土地权属界线的测绘精度,减少人工测量的成本,并实时监控土地权属边界的变化。未来,随着遥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结合多源数据和智能化分析将进一步提高测绘效率和准确度。建议进一步克服数据处理复杂性、几何精度控制等挑战,以推动土地资源管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权属界线;测绘;地物分类;精度优化

引言

土地权属界线的精确测绘是土地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涉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以及保护。传统的土地测量方法通常依赖于地面实测,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精度不稳定等缺点,尤其在地理环境复杂、面积广阔的区域,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更为突出。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作为一种有效的空间数据采集手段,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广泛的空间覆盖以及较强的时效性,为土地权属界线测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1.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技术特点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通常指空间分辨率为1米以下的遥感影像,提供详尽的地表数据。其主要技术特点包括:

(1)高空间分辨率:可精确识别地表物体细微特征,诸如建筑、道路、农田等,适用于复杂地形对象的轮廓提取与辨识。

(2)多光谱信息: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通常融合多光谱或高光谱技术,可同步获取可见光、红外等多光谱段数据,辅助区分各类地表物体,植被、城市及水体等。

(3)实时获取与更新:遥感卫星具备周期性成像功能,可为土地管理及权属界线测绘提供即时或定期空间信息。

(4)适应性强: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可突破地域环境障碍,普遍适用于城市、乡村、山区等多样化地形区域,为大规模土地监测提供统一规范的数据保障。

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权属界线测绘中的应用策略

2.1 精确地物分类与提取

采用图像分类技术精确勾勒土地界限是确保土地权属界线测绘精确性的关键基础。遥感图像分类技术主要涵盖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及深度学习分类等类别。监督分类技术通过学习已标记的训练样本,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随机森林等模型,识别图像中的地表物体。此法在应对具显著空间属性的地物时极具成效,特别是在高清晰度图像的辅助下,可提取详尽的土地利用数据。例如,城市土地利用测绘,支持向量机(SVM)在区分建筑用地、道路、绿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进而精确界定各类地物的分界。非监督分类无需人工标记,而是依托聚类算法(例如K均值聚类)对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类,尽管在简易情境中可取得相对合理的分类成效,在区分繁杂的土地类型时,可能需进行后续的细致调整。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算法,诸如卷积神经网络(CNN)、U-Net等,在遥感影像分类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深度学习技术可自动从图像中挖掘并提取空间属性,特别适合于复杂地貌及多类型土地利用的提取。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具备辨识图像中细微差别的能力,精确界定土地界限,进而为土地权属边界的确切测量提供坚实保障。高空间分辨率(如1米或更精细)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地物分类提供了丰富的细节信息,有助于提升分类准确度。基于这些细致的分类与地物识别,确保土地权属边界划分的精确性,规避因边界模糊或分类错误导致的测量偏差。

2.2 多时相遥感影像动态监测

土地权属边界演变是一个持续变动的过程,尤其在土地流转、开发与建设、自然灾害及非法占用土地等因素的作用下,土地界限可能发生重大变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手段,基于多时相影像的对比研究,可高效监控土地权属边界变动,为相关机构提供即时、持续的数据服务。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技术,可定期收集不同时间点的遥感资料,协助监控土地利用演变。例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扩张通常伴随土地的重新配置与调整。基于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动态监测,可迅速捕捉土地开发界限变动,为政府机构在土地规划与征拆工作中提供精确的信息服务。常见的变化检测技术涵盖图像对比法、主成分分析(PCA)以及后续分类对比等策略。凭借这些技术,遥感图像能够记录土地边界的扩张与缩减,可揭示土地权属界限的侵占与变更情况,进而为土地权属的实时调整提供精确参考。多时相遥感图像通常选用1米及以下的空间分辨率,确保土地边界检测的高精度。监测精度受时序数据更新频率及数据集选取影响显著,通常每月至每年更新周期可为土地权属动态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2.3 影像几何校正与精度优化

遥感影像的几何准确性是土地权属界线测量领域的关键要素,尤其在复杂地貌及城市高层建筑密集区域,图像可能含有畸变及偏差。若未实施恰当的几何校正,绘制的土地权属边界可能存在误差。因此,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实施几何校正与精度提升,系精确界定土地权属界限的必备环节。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获取过程,可能受多因素影响,引发图像几何畸变。影像几何畸变可能由影像投影误差、传感器角度误差及地形高差等因素引起,这些偏差若不予以修正,将显著影响测量的精确度。为确保测量成果的精确度,必须对遥感图像实施几何校正。地面控制点(GCPs)为几何校正的主要数据来源,在修正阶段,通过将图像中的参照点与实地地理坐标进行校验,减少由传感器视角及地形变动引发的偏差。此外,影像配准技术亦常应用于对异源传感器所摄图像进行校准,实现多源数据在统一地理坐标系统中的整合,提高测量精确度。执行几何校正过程,提升测绘精确度的关键举措。对图像进行配准、重投影及地面控制点改进,确保测绘误差降至最低限度。关于复杂地貌区域,融合高精度激光雷达数据等辅助信息,可进一步提升图像的几何准确性,确保土地权属界线精确设定。一般情况下,几何校正后的精度可达到亚米量级,确保了土地权属边界的精准界定。

结语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权属界线测绘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提高测绘精度、减少人力成本、实时监测土地变化,并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克服数据处理复杂、几何精度控制和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挑战。未来,随着遥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融合多源数据、智能化分析等手段将成为提升土地权属界线测绘精度和效率的关键。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讨,能够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技术支持,为土地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巫志雄,李乔宇,王宗良,等.遥感影像耕地提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24,56(12):163-170.

[2]赵昕,李秀江,张鑫.AI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在土地卫片执法中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4,42(11):97-99.

[3]谢炎,曾红伟,田富有,等.作物遥感分类的样本依赖与模型空间外推研究[J].遥感学报,2024,28(11):2878-2895.

作者简介:董会川(1986-),男,汉族,本科,河北石家庄人,就职于河北鸿川规划设计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测绘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