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分层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研究
李荣生
淮南市寿县炎刘中学,安徽 淮南,232221
摘要: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减负增效”的号召持续火热,这一背景下,分层作业以其独有的自主性、灵活性成为降低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及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不二之径。本文即以双减政策为指导,从识别学生个性需求合理分层、基于教材难度分层专项提升、立足学生兴趣分层个性驱动三大维度,探寻初中英语的分层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英语;分层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作业是双减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双减政策“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的严格要求下,初中英语教师也不得不寻求全新的作业设计思路。作为一种面向学生个性需求,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人人成功”的作业设计理念,分层作业以其独特的优势深受一线教师的青睐。依托于分层作业设计,将作业直接面向学生的英语基础、兴趣及个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适配自身需求的作业内容,从而使优等生“吃得饱”,使后进生“跟得上”,在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同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继而达成减负增效的根本目的。
一、识别学生个性需求,合理分层
分层作业设计较为集中强调了“了解差异、分类建组”“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要点内容,因而精确且合理的分层显得尤为关键。在学期初或单元教学前,对全体学生进行英语基础、兴趣及天赋进行测试,借助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日常观察手段,客观且细致地了解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习惯和能力。以客观测试结果为依据,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层次,高层次学生英语成绩优秀,理解能力强,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层次学生成绩中等,理解能力较好,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低层次学生英语成绩差强人意,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值得注意的是,分层不应仅仅聚焦于学生的英语成绩,更应考虑学生的兴趣、思维及天赋,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习惯等。如此,方能保障分层的合理性,使每一位学生均能适配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作业内容。
二、基于教材难度分层,专项提升
以《学生作业管理规定》提出的“难易要适度,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准,也要有利于培养‘尖子生’”为基准,分层作业的设计应在难度上有所考量。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能力及基础水平均有所差异,在双减政策及《学生作业管理规定》的框架下,以班上中等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准线,设计由易到难的分层作业,让尖子生“吃得饱,有提升”,让后进生“消化得了”,达到合理布置、专项提升的作业设计效果。如教师可将作业分为基础、提升、拓展三个阶段。三类题目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各不相同,层层递进。基础题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作业。提升题着重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运用程度。拓展题则着力通过课外拓展提高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力等。
例如,在教授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Unit 4 My Favourite Subject”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分层“摘星”作业:
基础层为一星作业:制作“学科单词卡”,要求学生用彩笔绘制各学科图标(如书本代表Chinese、计算器代表Math),并在卡片背面标注单词及对应形容词。
提升层为二星作业:自主设计“我的课程表海报”,用英文标注每日课程,并搭配简笔画,在海报空白处用3-5句话描述“最喜欢学科及原因”。
拓展层为三星作业:围绕“学科重要性辩论赛”,自主选择立场(如“Ma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或“Art is more useful than science”),用英文撰写辩论提纲,列举至少3条论据。
三大作业由易到难,星级层层递进,涵盖了语言应用、自主设计、辩证思考等多个维度,期间,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及需求进行自由组合选择,老师再设计“星级奖励”活动,获得星星数最多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份“神秘小礼品”,从而最大程度刺激学生的作业参与兴趣,激发其学习潜力。
三、立足学生兴趣分层,个性驱动
“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是双减政策的硬性要求。面对越来越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环境,分层作业设计也应朝着学生的兴趣靠拢。老师可以制定一份包含多种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的问卷,内容涵盖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欢的学科、参与的课外活动等,并对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全班及小组内的共同兴趣点和个别差异。或进行一对一访谈,与学生面对面谈话,深入了解其兴趣需求。有了对学生兴趣方向的全面掌握,分层作业设计也会更具方向性及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6 A Day in the Life”后,可以分别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需求,设计如下个性化分层作业:
作业1:聚焦视觉表达兴趣的学生,设计“我的一天手绘日记”或“时间线漫画创作”作业。要求学生用彩铅、水彩或简笔画形式描绘“晨起整理书包—课堂学习—课后活动”等关键时段场景,每幅画旁用英文标注3-5个核心动词短语。
作业2:针对热衷数字媒体的学生,布置“青少年生活一日云记录”的微视频制作任务。学生需通过简易字幕编辑工具(如剪映),整合课堂所学的“get up at 6:30”“have lunch at school”等语言知识,自由搭配从教材插图、网络素材中截取的图片或短视频片段,制作1-2分钟英文解说视频。
作业3:针对喜爱角色扮演的学生,布置“校园生活即兴剧场”剧本创作任务。学生需以教材中“John’s school day”为原型,改编或原创一幕包含“课间突发状况”“社团招新对话”“值日生职责讨论”等情节的校园短剧。
以上作业设计以兴趣类型为隐性分类标准,使学生能自主选择与自身认知偏好契合的作业内容,最大程度上激活其作业兴趣。且每个作业均锚定单元语言目标,既保障学生能从中巩固基础语言技能,又能发展擅长领域,从而真正达成因材施教的目的。
总结: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学生作业管理规定》的硬性要求及初中生的个性化特征,从难度分层及兴趣分层探析了英语分层作业的实践路径。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深入,英语课程的作业也势必迎来长期性的改进、优化及完善,初中英语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持续性总结及优化作业设计思路,方能不断推陈出新,真正达成“减负增效”的高级目标。
参考文献
[1]华萍.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J]. 校园英语, 2024, (48): 148-150.
[2]张红.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究 [J]. 英语广场, 2024, (S1): 103-106.
[3]郑燕.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与实践 [J]. 校园英语, 2024, (09): 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