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作者

韩实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110033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分析了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优化后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信息技术课程承担着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在实际教学中,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难以得到有效培养。优化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教师示范 - 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操作,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索,不利于创新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例如教授Word,教师常先演示文字录入、格式设置、段落排版等操作,再让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在此过程中机械重复操作,鲜少思考操作缘由,及如何依据不同需求灵活运用技能。部分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未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兴趣,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这使得学生难以将知识与生活关联,感觉信息技术课程枯燥,学习积极性受挫。例如讲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单纯介绍网络拓扑结构、IP地址等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其应用价值。若结合网络购物、在线学习、社交网络等生活场景,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统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产生挫败感,进而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兴趣。例如,在进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教学时,有些学生之前接触过类似软件,上手较快,能够快速掌握基本操作并进行一些创意设计;而有些学生则是初次接触,连基本的工具使用都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去学习。如果教师不关注这些差异,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进度,就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项目式学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多媒体作品制作”单元教学时,教师可设计“校园文化宣传项目”,让学生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制作电子手抄报、演示文稿、微视频等宣传作品。项目实施中,学生需要自主定主题、收集素材、设计作品结构、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进行制作,并对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教师则在整个过程中担任指导者和引导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任务驱动法将教学内容拆解为具体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各任务目标要求明确,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Excel电子表格软件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制作一份班级学生成绩表,要求包含学生的姓名、各科成绩、总分、平均分等信息,并能够对成绩进行排序、筛选和统计分析。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如何录入数据、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设置表格格式等操作,同时也能够理解电子表格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网络购物遭遇诈骗”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网络购物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情境中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如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并探讨如何防范这些问题,以及在网络环境中应该遵守哪些道德规范。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基础层的学生学习基本的操作和简单的案例,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层的学生在基础层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综合性的任务和稍复杂的案例,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拓展层的学生则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和高级的技术,开展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学评价应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匹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对基础层的学生,评价应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对提高层的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拓展层的学生,评价应更注重创新性和研究性,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结论与展望

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提出了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等优化策略,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了验证。实践证明,优化后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模式的优化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娄国栋.课堂实践,研究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践研究性学习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56.DOI:10.16071/j.cnki.cn51-1650/g4.2018.10.122.

[1]柳慧.基于SWOT分析法的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设计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2.DOI:10.27741/d.cnki.ghbkj.2022.000188.

[1]王亚宁.自主学习微视频迭代优化的路径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21.DOI:10.27816/d.cnki.ghgsf.2021.00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