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

作者

郑学伟

广东省吴川市王村港中心小学 524545

引言

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以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各项素养,具体指向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理解与传承。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学生强化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实现学科思维的进阶发展,并掌握通过语文学习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方法,对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点

1.1 培养兴趣,点燃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中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度,且在学习中更为依赖形象思维的运用,难以理解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合理把握教学出发点,尽可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抽象的语文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感知与理解,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其顺利获取学科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奠定教学基础,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2 把握主线,拓展思维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应倾向于思考性和探究性,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引导其主动运转思维解决问题,提升思维品质,这要求教师合理把握教学主线,改变完全以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创造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机会,更好地拓展其思维空间,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3 有效互动,高效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生成点,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其能够更为深入地思考学科知识,并强化知识掌握,在主动学习中获得能力发展。教师应注重改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营造良好的互动教学气氛,鼓励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2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1 优化教学目标,全面培养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框架。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仅限于传授知识,而应将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入其中,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草船借箭》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多个层面。首先,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文言词汇,如“军令状”“水寨”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在文中的含义,并鼓励学生在日常表达中加以运用。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词汇,还能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从而增强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教师应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资料,向学生介绍三国时期的军事、政治和文化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妙。

2.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身临其境,激发情感共鸣。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桂林山水的高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如诗如画的山水之间。这种沉浸式的情境体验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下,领略到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角色扮演法:沉浸体验,深化理解。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课文中的角色,从而增强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别扮演雨来、鬼子、李大叔等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再现课文中的场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旨。角色扮演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多元化理解。例如,通过扮演雨来,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雨来的勇敢和机智;通过扮演鬼子,学生能够理解敌人的狡猾和残忍。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2.3 完善教学评价,全面评估学生核心素养

多元评价主体: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主体模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评,找出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优点;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给出综合评价。通过多元评价主体,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多元评价内容:教师应将评价内容从知识和技能拓展到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例如,在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答题技巧,还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思维的广度和审美能力的体现。通过多元评价内容,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结语

总之,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明确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所需的具体条件,把握课堂教学创新关键点。教师应善于运用情境创设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意识形态,使其以更为具象化的方式理解文本内容,探寻语言内涵,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依托问题导学作用,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在解读文本内容的同时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合理拓展教学内容与范围,为培养其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创造有利条件,全面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渝婷.立足核心素养科学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30):53-56.

[2]黎新风.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5):58-60.

[3]李淑贤.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初探[J].智力,2023(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