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孔繁森精神的价值转化及实践路径

作者

齐丽雅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  255300

一、导论:不朽丰碑与时代召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然而,前进道路并非坦途,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党员干部队伍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长期挑战。在此关键历史节点,深入挖掘并大力弘扬孔繁森精神,赋予其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内涵,探索行之有效的弘扬路径,对于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根基,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凝聚全民族奋斗意志,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二、孔繁森精神的核心要义及其新时代内涵

孔繁森精神是一座丰富的思想宝库,其核心要义历久弥新,并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展现出更加磅礴的时代生命力。

(一)忠诚为民:初心使命的永恒坚守与人民至上的时代强音

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孔繁森视藏族同胞为亲人,呕心沥血解决群众疾苦(如收养孤儿、为老人暖脚、深入基层访贫问苦),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光辉典范。

新时代的忠诚为民,要求深刻理解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自觉将本职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民族复兴伟业,确保行动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向同行。例如,在脱贫攻坚战中,无数扶贫干部以孔繁森为榜样,扎根最艰苦地区,体现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

(二)担当奉献:攻坚克难的锐气与无我境界的升华

面对艰苦环境和繁重任务,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孔繁森在阿里高寒缺氧的极端条件下,仍殚精竭虑谋划发展蓝图,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面对改革发展深水区的复杂矛盾、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新时代的担当要求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原则问题上敢于亮剑,在风险挑战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例如,在科技“卡脖子”领域攻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等方面,都需要孔繁森式的担当勇气。

(三)团结奋斗:民族团结的典范与复兴伟业的磅礴合力

视民族团结如生命,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孔繁森真心实意与藏族同胞交朋友、认亲戚,尊重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为促进汉藏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时代弘扬团结奋斗精神,核心在于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要旗帜鲜明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三、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面临的挑战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传播方式深刻变革、社会矛盾复杂交织的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也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挑战:

(一)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与主流价值的淡化

市场经济环境下,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对无私奉献、集体主义等传统价值观构成冲击,部分人群对孔繁森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感可能有所弱化。

(二)历史语境变迁与情感共鸣的疏离

年轻一代成长于物质相对丰裕、社会环境迥异的时代,对孔繁森所处年代的极端艰苦缺乏切身感受,容易产生历史疏离感,影响精神认同的深度。

(三)宣传教育的模式化与感染力不足

部分宣传教育仍停留在事迹罗列、口号式灌输层面,形式单一、内容刻板,未能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和叙事技巧,难以有效触及心灵、引发深层次共鸣。

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如“一阵风”式学习,缺乏持续性和深度。

四、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的有效路径

面对挑战,必须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富有实效的弘扬路径:

(一)深化研究与阐释:赋予时代新解

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孔繁森精神的形成逻辑、理论渊源,持续挖掘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联系。紧密结合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阐释孔繁森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的独特价值和实践要求。

(二)创新宣传教育: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充分利用短视频、H5、动漫、VR/AR 等新媒体技术,创作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融媒体产品(如纪录片、微电影、情景剧、互动游戏)。在微博、微信、抖音、B 站等青年聚集平台开设专题,运用网言网语进行传播。

(三)强化实践养成:推动知行合一

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将孔繁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基层治理、应急处突、服务群众等具体工作中,践行忠诚、担当、奉献、廉洁的要求。设立相关主题的党员先锋岗、责任区。

五、结语

弘扬孔繁森精神,绝非简单复述历史故事,更需立足时代坐标,在深化阐释、创新传播、实践转化、制度保障、社会协同上共同发力,使其真正内化为全体人民特别是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与行动自觉。唯有如此,才能让孔繁森精神的旗帜在新时代高高飘扬,激励亿万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将精神的磅礴伟力化作新时代的星辰大海,共同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陈延明 . 让孔繁森精神永驻人间 [J]. 求是 ,1996 (10):16-18.

[2] 包心鉴 . 论孔繁森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J]. 聊城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1(02):19-25.

[3] 郑方云 . 新时代视域下弘扬孔繁森精神的价值意蕴 [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 理论学习 ),2020(04):49-51.

[4] 渠长根, 武玮芸. 孔繁森精神: 彰显人民公仆鞠躬尽瘁的道德力量[J].党史文汇 ,2021(09):32-36.

[5] 青觉,徐欣顺. 新时代多民族国家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 [J]. 民族研究,2021(1):15-29.

课题 ;2024 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合作项目 , 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弘扬孔繁森精神的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24H03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