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孙红庆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汉上实验学校 448200

引言

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终身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它涵盖了学科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希望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内涵及关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应对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复杂问题时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品质。根据国家教育部的定义,核心素养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科素养是指学生掌握一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社会责任感则强调学生应具备的社会责任与良好的价值观。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科学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的养成等方面。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培养科学方法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特点包括实践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科学实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进行观察和实验,掌握科学原理。它还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此外,科学实验还强调探究性,通过设计实验、提出问题、分析数据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核心素养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内在联系

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实验教学,尤其是科学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创新思维、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科学实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训练,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在当前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小学都已开设科学实验课程,并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实验器材。然而,实验教学的开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实验教学的开设率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的匮乏使得实验教学难以正常开展。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课堂管理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佳。最后,学生的参与度问题也较为突出。许多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缺乏主动性,更多的是依赖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难以培养其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方面: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标多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缺乏对核心素养的系统性培养。教学目标往往过于注重实验现象的展示,而忽视了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仍然以完成实验内容为主要目标,忽略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方面:实验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缺乏紧密联系,许多实验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实验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失去了对科学的兴趣。此外,实验内容大多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层面,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方面: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参与较少。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更多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虚拟实验等,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方面:目前,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侧重于实验结果的评定,忽视了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传统的成绩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忽略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和学习成果。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一)教学目标优化策略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核心素养导向,将其融入每一个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每个实验教学目标应涵盖科学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等多个方面,同时确保目标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教学目标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段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逐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优化策略

实验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实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教师可以将多个知识点整合到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引入前沿科技和创新性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考深度。

(三)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教师应倡导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还应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虚拟实验等,丰富实验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此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优化策略

教学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评价内容不仅应关注实验结果,还应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创新能力。注重过程评价,激励学生在实验中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索。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的实施保障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意识。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创新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完善实验器材和设备的配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开发优质的实验教学资源,如实验教材、教学课件、虚拟实验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

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监督和评估。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创新,推动实验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郭威 . 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J]. 新课程导学 ,2024,(36):28-31.

[2] 李祉诺 . 小学科学教学中“家庭实验室”的实践探究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4,(24):61-63.

[3] 舒强强 , 王佳 . 怎样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4,(12):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