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虚拟历史人物对话系统在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作者

程 凯

江苏省沭阳县正德中学 223600

一、引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历史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AI 虚拟历史人物对话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工具,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AI 虚拟历史人物对话系统的特点

(一)个性化互动

AI 虚拟历史人物对话系统采用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够智能识别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偏好。系统通过分析学生的提问内容、语言表达方式和互动频率,动态调整对话策略和知识深度。

例如,当学生与 " 虚拟孔子 " 对话时,系统会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选择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 仁" 的概念,或者深入探讨" 克己复礼" 的哲学内涵。同时,系统会记录学生的互动轨迹,在下一次对话中主动关联之前讨论过的话题,形成连贯的学习脉络。这种高度个性化的互动模式,使历史学习从标准化教学转变为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验。[2]

(二)沉浸式学习

AI 系统通过多维度还原历史人物的语言特征、思维方式和时代背景,创造出极具真实感的对话体验。在语音交互方面,系统采用声纹克隆技术还原历史人物的方言特点,如让”虚拟李白”带有蜀地口音;在语言风格上,系统严格遵循历史人物的著作特点,如”虚拟诸葛亮”的对话会体现《出师表》的语言风格;在知识表达上,系统会限定历史人物的认知范围,如与”虚拟张骞”讨论西域时不会出现唐代才传入的物产。

学生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与这些虚拟人物深入交流,探讨历史事件的细节,甚至辩论不同的历史观点。这种沉浸式对话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3]

(三)多语言支持

AI 虚拟历史人物对话系统具备强大的多语言处理能力,支持包括英语、法语、日语等在内的多种语言交互。系统采用文化适配算法,能够根据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调整表达方式。例如,向英语使用者解释”科举制度”时,会类比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向日语使用者介绍”遣唐使”时,会关联日本相关历史记载。

系统还提供实时翻译功能,支持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如中国学生可以用中文与 " 虚拟拿破仑 " 对话,而法国学生则用法语提问,系统会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这一特点不仅拓展了系统的适用范围,更为跨文化历史学习搭建了桥梁,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和对话。

三、AI 虚拟历史人物对话系统在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

(一)合理选择人物案例

在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单元教学中,AI 虚拟历史人物对话系统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案例。系统不仅包括张自忠、杨靖宇等著名抗日将领,还涵盖了左权、赵一曼等不同战线的英雄人物,以及普通士兵、战地记者等多元角色。每个虚拟人物都基于详实的历史档案构建,包括个人日记、作战记录、战友回忆等第一手资料,确保对话内容的真实性和教育性。[4]

系统特别注重呈现人物在关键时刻的价值抉择,如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前的家书内容,杨靖宇将军在极端环境下的坚守等。这些案例经过教育学专家的精心设计,既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又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价值观思考。

(二)有效实施过程

1. 系统介绍环节

教师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首先展示 AI 系统与历史人物对话的典型案例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对话场景。随后,通过示意图解构系统的三大技术支柱:自然语言处理模块实现人机对话、知识图谱存储历史人物生平数据、大语言模型生成符合人物特征的回应。教师特别强调系统的学术严谨性,展示后台的史料数据库,说明每个回答都有可靠的历史依据。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示范如何提出开放性问题,如比较 " 您打过哪些仗 " 与 " 您如何看待这场战役的战略意义 " 两种提问方式的差异。学生随后在平板上完成简短的提问训练,系统会实时反馈问题的质量评分。

2. 对话互动阶段

课堂设置双通道学习模式,学生既可以通过文字输入与虚拟人物交流,也可以选择语音对话增强真实感。系统采用 " 问题脚手架 " 策略,初期提供选择题形式的引导问题,如 " 您认为抗战胜利最关键的因素是:(A)武器装备(B)军民团结(C)国际援助" ;随着对话深入,系统会逐步撤除提示,鼓励学生提出原创性问题。AI 人物具备情感识别功能,当检测到学生提问较浅显时,会主动引导深入思考,如回应:" 你问到我使用的武器,但你可能更想知道,在弹药匮乏时我们靠什么坚持战斗? " 对话全程自动生成文字记录,供后续分析使用。[5]

3. 讨论与反思环节

采用递进式讨论模式。首先学生独立整理对话中的关键价值观表述;然后两人小组相互讲解最受触动的对话片段;最后全班分享时,教师使用智能白板归类各种价值观表述,形成概念地图。在联系现实环节,教师引入当代抗疫精神、航天精神等案例,引导学生绘制 " 抗战精神传承图谱 "。为强化史料实证,教师会展示与虚拟对话内容对应的真实历史文献,如将军手令、战地照片等,指导学生交叉验证 AI 提供的信息。课程尾声,学生需完成 " 写给历史人物的一封信" 的反思作业,系统会根据信件内容给出个性化评语。

结语:

AI 虚拟历史人物对话系统在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通过个性化互动和沉浸式学习,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价值观认知。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 AI 技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为教育领域带来更多创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S].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王德民 . 运用唯物史观解读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 [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基础教育版 ),2022,23(06):1-6.

[3] 苏兴城 , 曾杰 . 基于唯物史观统领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分析 - 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 [J]. 教学考试 ,2021,(35):36-38.

[4] 田爱丽 , 侯春笑 . 数字化转型视野下中小学线上线下融合的机制制约与突破路径一基于全国大规模调查的混合研究分析 []. 现代教育技术 ,2023,33(02):5-13.

[5] 杨忠顺 , 郑超 , 李若然 . 基于智慧管理平台的学生多维评价体系建设[J]. 中国基础教育 ,2023,(0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