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信息技术打造农村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究
李燕 兰耀红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阳回族乡高梁小学 744000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全面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成为教育改革关键环节,尤其对基础薄弱农村地区语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当前农村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式陈旧、学习氛围沉闷等问题,亟需转变教学理念与方法,信息技术凭借其丰富资源、多元互动等特点,为破解农村语文教学困境提供新思路。探究旨在探究“双减”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农村语文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一、“双减”背景下农村语文课堂现实困境
农村语文课堂面临诸多挑战,先表现为教学环境制约明显,大多数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不足或使用率低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同时教师队伍结构失衡,青年教师比例过高而经验丰富教师偏少且专业成长空间受限,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支持薄弱,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子女学习关注不够,致使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积累欠缺。加之农村学校往往受地理位置限制难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课程资源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使语文学习陷入死记硬背局面。
“双减”政策实施后这些问题愈发突出,农村学校承担更多教育责任,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加重且需要在有限课时内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普遍偏低,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整合信息资源,课堂互动形式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缺乏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度低,思维活跃度不够。评价机制也较为单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个性化发展,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日渐减弱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培育面临严峻挑战。
二、信息技术融入农村语文教学创新路径
信息技术为农村语文教学提供全新思路与方法,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解决教学资源匮乏问题,通过智能教学平台推送预习材料学生可提前接触学习内容,课堂中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丰富图文资料将抽象知识具象化,课后利用网络平台布置个性化作业促进知识巩固与拓展。微课制作应用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针对重难点录制微课,学生可反复观看突破学习障碍,对诗文朗读鉴赏音频视频资源提供专业示范,对写作技巧等实践内容案例分析与范文赏析提供思路启发。智慧互动课堂建设让农村语文教学焕发活力,电子白板使课堂演示直观高效,互动答题系统实现全员参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理解情况,小组协作学习软件支持线上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以小学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为例,信息技术应用展现独特魅力,课前教师通过班级学习平台推送春天柳树图片与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录制简短诗歌朗读音频,学生模仿练习培养语感。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柳树四季变化,学生直观感受碧玉妆成意境;利用动画演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含义,学生更易理解诗歌意象。引入互动游戏找朋友,学生点击屏幕上柳树部位,匹配相应诗句加深对诗意理解,通过电子白板学生在线标注自己喜欢诗句,并即兴表达感受促进思维表达能力发展。课后布置创意任务,学生搜集描写柳树诗句制作电子绘本,或录制诗歌朗诵视频上传班级云空间,同学间互评互学,智能学习软件根据每位学生掌握情况推送个性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
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数字资源助力农村语文课堂实施策略
构建农村语文数字资源体系需从多层面推进,县域层面应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区域性语文教学资源库,包括精品课例、教学设计等便于教师调用,学校层面根据自身特色开发校本数字资源,结合地方文化元素设计特色教学活动,教师层面主动收集整理各类教学资源,建立个人资源库满足日常教学需求。资源平台建设注重实用性确保操作简便,降低使用门槛,注重针对性,根据农村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提供分层次学习材料,注重开放性支持资源共享与更新,促进教学资源持续丰富。智慧课堂环境营造应循序渐进,硬件设施建设从基础做起,确保网络覆盖与设备配置满足基本需求,教师培训强化实操从简单应用入手,逐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生数字素养培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创新教学组织方式采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围绕主题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游戏化学习策略将语文知识融入趣味活动,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以小学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教学为例,数字资源运用呈现多元效果,课前教师利用区域资源平台选取历史背景资料,制作微课讲解西门豹人物背景及魏国历史,学生通过班级云平台预习形成初步认知,同时推送古代水利工程图片引发思考。课堂伊始播放精心制作多媒体情境动画,再现邺地百姓苦于旱灾巫婆骗取钱财场景,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矛盾冲突,借助电子地图标注邺城位置解析地理环境与水利建设关系。文本解读环节运用智能语文学习软件,学生标注重点词句,如投巫婆于河中等关键情节系统自动汇总展示于大屏幕,集体讨论分析,通过角色扮演软件学生选择不同人物立场,虚拟对话辩论深入理解西门豹机智与勇气。课后拓展阶段学生通过数字图书馆查找更多历史人物故事制作电子小报,利用班级互动平台开展如果你是西门豹创意写作,同伴在线评点教师远程指导。
结论
信息技术为农村语文教学带来重大变革机遇,针对“双减”背景下农村语文课堂现实困境,通过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发微课资源等创新路径,结合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智慧课堂环境营造等实施策略,能有效提升农村语文教学质量。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不仅能解决农村语文教学资源不足问题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农村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莫琳." 双减" 政策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 [J]. 小作家选刊 , 2023(20):0090-0093.
[2] 房红 .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 打造农村语文高效课堂 [J]. 读与写( 上,下旬 ), 2021,018(019):105.
[3] 曹菊花 .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 [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 2020,000(009):935-936.
本文系 2024 年度平凉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下信息技术打造农村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结题论文。
课题批号:PL[2024]LXH7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