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义务教育物理情境教学提升核心素养实践

作者

尹江斌

内蒙古锡林郭盟西乌珠穆沁旗第二初级中学  026200

引言

在当代教育体系中,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承担着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启迪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职责。当前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学生在知识获取的同时实现能力与思维的同步提升。然而,由于物理学科抽象性强、符号化程度高,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以公式讲解、例题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与真实生活经验的连接,导致课堂缺乏吸引力,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与理解深度不足。在此背景下,情境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并在物理课堂中得到积极推广。情境教学主张在现实问题或具体任务中组织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激活原有知识经验、促进认知结构建构为目标,是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情境化设计,学生能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立足于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实际,探讨情境教学如何服务于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从实践层面提出优化策略,为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提供可行参考。

一、基于生活经验的情境创设促进科学观念建构

科学观念是学生物理学习的认知基石,其不仅体现为对物理知识的准确掌握,更在于理解这些知识背后的科学原理和认识方法。情境教学强调知识的生成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倡导在真实生活或社会背景中引入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例如,在讲授“浮力”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游泳圈为什么能漂起来”“轮船如何承载重物而不沉”等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提问与推理逐步建立浮力概念的物理模型。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物理知识如何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逐步构建起对物理世界的科学理解与认知框架。同时,这种过程还强化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够将课堂中学到的科学观念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增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二、引导科学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设计策略

科学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强调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合理推理、建模分析与批判性思维等能力。传统物理教学中对思维训练的关注较弱,教学多以结论性知识呈现为主,忽视了推理与论证过程。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与探究任务,有效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其在多重角度中进行判断、分析与决策,从而提升思维能力。教师可在教授“力与运动”相关内容时,设置“为什么跑步的人突然刹车时容易摔倒”的问题,鼓励学生从惯性、速度变化等方面建模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释。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假设检验与多维分析,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习得科学思维的方式。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形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三、融合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情境提升动手能力

探究与实践能力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具体体现。情境教学通过任务驱动和问题引领,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实现知识的应用与深化。例如,在教授“电路的连接”时,可以设置“如何设计一个小夜灯”的任务情境,学生需自主选择材料、连接电路、检测效果并优化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和运用电学知识,还培养了实验设计、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则应在教学中提供支持性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明确目标并反馈改进。通过情境与探究的有机结合,学生将物理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意识。这种基于任务完成的学习方式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实践形式。

四、基于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激发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物理核心素养中最具价值引导性的维度,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更强调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与科学精神。情境教学能够通过设置具有社会意义或道德维度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价值反思与社会责任的思考。如在“能源与环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用电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并结合案例分析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鼓励学生讨论科学技术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能量守恒与转化的相关知识,更意识到物理技术与社会生活、环境保护之间的紧密联系,逐渐形成尊重科学、热爱自然、关注社会的态度。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传递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激发其责任意识与使命感,从而实现教育价值的升华。

五、推动情境教学实施的教学机制与教师发展保障

尽管情境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在义务教育物理教学中仍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如教师设计情境能力不足、教学资源有限、评价机制滞后等问题。为确保情境教学顺利实施,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与教研支持,建立跨学科教研机制,推动教师从学科本位走向问题导向与素养融合的教学思维。同时,应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年级与教学目标的情境教学资源包,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素材与范例。此外,还需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结合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情境中表现出的思维过程、探究能力与态度变化,实现多维度的教学反馈与学生成长记录。通过系统机制建设与教师能力提升,才能真正推动情境教学在义务教育物理课堂的广泛应用,助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结论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情境教学的实施,为实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创设贴近生活、引发思考、注重探究与价值导向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理解深度,更有效促进其科学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情境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必须建立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教学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推广,推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在素养导向下不断优化,最终实现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义雄 . 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的应用策略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35):75-77.

[2] 王雅 , 钟平平 .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提问设计策略——以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为例 [J]. 湖南中学物理 ,2024,39(12):43-46.

[3] 马天龙 , 刘增泽 . 基于生活中新技术情境的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 [J].湖南中学物理 ,2024,39(12):87-90.

[4] 田方用 .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材料阅读题教学探索——以一节材料阅读题专题复习课为例 [J]. 云南教育 ( 中学教师 ),2024,(12):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