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德树人导向下《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机制

作者

闵龙南

辽宁财贸学院 辽宁兴城市 125000

引言

跟随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成为教育改革关键方向,作为计算机类专业范畴的核心课程,《软件工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任,且由于课程内容内含有职业伦理、社会责任、工程规范等相关内容,为思政教育的渗入创设了天然的载体。

一、《软件工程》课程特点与思政教育融合基础分析

(一)《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属性与协作特性

《软件工程》课程聚焦软件生命周期全程的教学工作,包含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以及测试维护等诸多实践环节,展现出显著的系统性及工程性,学生要在课程里投身实际项目开发,采用敏捷开发途径,做到跨模块协作与用户需求的对接,全面强化技术及项目管理本领,课程突出团队合作这种模式,需学生分工、彼此协同配合,既强化了沟通配合的能力,也强化了责任方面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培育具备工程素养与职业操守的复合型人才给予了实际支持。

(二)“课程思政”理念对专业课程的引导意义

“课程思政”突出在专业教学里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实现专业知识传授跟价值引导协同提升,鉴于《软件工程》课程涉及工程实践、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等方面,天然携带着诚信开发、工程伦理、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教师可借助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中,协助学生知晓技术背后的社会价值及伦理边界,引导他们树立恰当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识增长与品德培养协同推进的教育目的。

二、立德树人导向下《软件工程》课程思政协同机制构建策略

(一)构建“三维融合”课程设计体系

跟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引导,应再次评判《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打造聚焦“知识、能力、素养”目标的三维融合教学架构,传统教学多聚焦于技术知识的传授,思政教育强调价值引导,故而课程内容需在维持专业深度的情形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在项目任务设计中引导学生留意现实社会问题,像“智慧养老系统”项目能引导学生聚焦老龄化社会里的民生问题,引导其思考借助科技助老、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环保监测平台”可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系统开发进程,提升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经选题导向、教学内容、项目实施等多个环节引入思政主题,引导学生在完成技术任务的进程中达成价值认同与道德自觉,最终实现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的有机聚合。

(二)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

实施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主体,其育人意识和思政教学能力对融合效果起着直接决定作用,要定期让教师参与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活动,推动专业教师深刻体悟课程思政理念,熟知把思政元素合理融入专业教学的办法与技能,倡导组建由专业教师跟思政教师共同形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优势相济与协同培育人才。在实践教学设计实施期间,专业教师开展技术指导事宜,思政教师会介入项目背景剖析与价值引领,两人携手筹备教案、同时进行讲授,造就融合共促的教学格局,此做法不仅可提高专业课程的思想深度,也有益于专业教师逐步培育把思政融入日常教学的自觉意识与能力,由此推动课程思政工作常态化、系统化地有序开展。

(三)开发思政导向型实践教学资源

优质教学资源是课程思政目标实现的重要后盾,处于《软件工程》课程期间,需紧密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程伦理规范,打造兼具中国特色与现实价值的教学案例、视频教材及项目模板,可选取像华为、阿里这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内企业案例,呈现技术进步与国家战略的关联,引发学生民族层面的自豪感与行业使命感;也可结合像北斗导航、天宫空间站这类国家重大工程的系统开发过程,剖析其背后体现的科技报国理念,引导学生把技术能力投入到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事业中,应当着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本土化,引入新时代科技伦理类议题,诸如数据隐私的保护问题、人工智能的伦理考量等,促使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之际思索技术运用的边界与底线,促成“技术 + 价值”的深度契合。

(四)构建科学的“德技融合”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落地起着关键保障作用,《软件工程》课程需向传统考核维度添加道德素养与价值体现的评价内容,构建起“德技融合”的多维评价规范,除评估学生在项目设计、系统实现及代码质量等技术维度的表现之外,还应把团队合作的意识、责任担当的意志、工程伦理的认知、用户导向的观念等作为重要评价准则。在项目答辩阶段可设置“社会价值分析”相关内容,让学生说明项目对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在团队评审当中,引导学生反思合作里体现的集体意识及职业规范;在个人总结里构建“价值思考”模块,引导学生从自我成长与社会责任维度展开反思。采用多维度、全流程式的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对专业技术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聚焦,达成兼顾“成才”与“成人”的协同育人目的。

结语

《软件工程》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实践性强、协作性高,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优势。在立德树人导向下,通过构建多维融合的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健全评价体系等策略,可有效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协同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改革路径,探索更多融合方式,实现技术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双重提升,全面提高软件工程人才的综合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佟玉军 , 伊华伟 , 陈鑫 , 等 .“软件工程”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4,26(01):112-114.

[2] 郭 玉 芝 . 课 程 思 政 与 专 业 教 育 融 合 的 实 践 探 索 [J]. 时 代 报告 ,2020,(07):118-119.

作者简介:闵龙南 (1989 年 11 月 ),男,满,籍贯辽宁抚顺,职称讲师,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 :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思想大讨论)项目,项目名称 :基于实践能力的《软件工程》课程内容建设教学研究,编号:JG2024ZX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