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平台支撑下双师课堂的低年级写话教学模式建构
刘春花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外国语学校 528200
在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低年级写话是初绽的花苞,承载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最初热爱。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起点,如同春日里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他们通往写作殿堂的道路。在数字化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的当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先进工具为教学带来了新契机,而双师课堂的创新模式也为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本论文旨在探寻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效策略,巧妙融合现代教育资源与创新教学模式,让文字在童真童趣中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一、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成因探微
(一)学生主体的能力短板
粤方言区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发展尚不成熟,在写话过程中主要面临三大核心难题。首先是语言储备不足,日常使用的高频词汇难以满足写作需求,描述事物时常常词不达意,如同干涸的池塘难以泛起生动的水花。其次是观察不够细致,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人物动作等明显信息上,容易忽略表情神态、环境氛围等细节,难以从细微之处发现精彩。最后是思维逻辑混乱,句子之间缺乏合理的因果、时空联系,经常出现内容跳跃、衔接不当的情况,就像散落的珠子难以串成完整的项链,体现出逻辑组织能力的欠缺。
(二)教学实践的结构性缺陷
当下教学模式与数字化教育资源结合不紧密,导致写话教学效果不佳:
1.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解范文、学生模仿写作为主,没有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很少运用动画演示、情境表演等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想象力,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2. 评价体系不够合理
评价时过于看重语法和结构,却忽视了学生独特的表达和真实情感。比如“月亮像被天狗咬了一口”这样充满童趣的想象得不到鼓励,容易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 教学资源整合不足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优质资源未能有效融入教学,像“看图写话微课”“儿童文学音频”等素材没有被充分利用,无法为学生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同时,单一教师教学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二、基于教材与生活的写话教学策略重构
(一)立足教材,挖掘写话宝藏
1. 图文结合,开启想象之门。
翻开课本,那些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插图不仅是视觉享受,更是开启学生写作灵感的金钥匙。在教学《荷叶圆圆》时,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细细端详插图,引导他们观察小蜻蜓轻盈地“立”在荷叶尖,小青蛙稳稳地“蹲”在碧绿圆盘上,小水珠惬意地“躺”在荷叶怀抱里的模样。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小蜻蜓立在荷叶上,是不是在眺望远方的风景?小青蛙蹲在那里,会不会正在和荷叶说着悄悄话?通过这样的引导,把静态的画面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点燃孩子们的写话热情。


与此同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里藏着许多教学宝藏。教师可以从中选取《荷叶圆圆》的拓展动画资源,在课堂上播放动态的荷叶池塘场景看,动画里的小蜻蜓扇动翅膀,在荷叶间穿梭嬉戏;小青蛙“扑通”一声跳进池塘,溅起朵朵水花。动态的画面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小动物们的活动,仿佛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夏日荷塘,在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打开思维,萌生出更多精彩的写话创意。
2. 读写融合,搭建写话支架
语文课本中藏着许多值得反复品味的“写作密码”。教学《彩色的梦》时,教师不妨带领学生细细研读诗歌中“脚尖滑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这样充满韵律与画面感的句式,鼓励他们闭上眼睛,将脑海中浮现的色彩与场景化作诗句。孩子们或许会写道“画笔掠过的角落,弯弯的月亮,银了;闪闪的星星,亮了;悠悠的云朵,白了”,在模仿经典句式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文字勾勒画面的技巧。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教学宝库。教师可以提前在平台上筛选出同龄人创作的优秀仿写作品,将这些充满童趣与创意的文字投影到教室大屏幕上。当学生看到“蝴蝶飞过的花园,粉的蔷薇,笑了;紫的鸢尾,舞了;黄的雏菊,闹了”这样灵动的句子时,思维的火花往往会被瞬间点燃。此外,还能借助平台的双师课堂功能,连线擅长写作教学的名师,让远方的老师通过视频,结合具体案例,带着孩子们剖析如何抓住仿写的“神”“形”,在一问一答中,为写作学习拨开迷雾。
(二)创设情境,激发写话兴趣
生活情境,让文字贴近现实:将写话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如“学写留言条”“我的生日派对”等,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有感而发,写出真实的情感。以“学写留言条”为例,开展双师课堂教学实践。
课前,备课组一起遴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相关课程资源,在课堂上播放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史春义老师的讲解:实际生活中运用留言条的视频片段。本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视频中的留言条使用场景与格式要点,检查孩子课堂练笔的效果,逐一快速批改。然后,相机补充更多生活中留言条的创意用法与注意事项,加深学生理解。
精选的视频,史老师的讲解非常清晰明了。本校执教的老师还可以依据现场学情,孩子课堂练笔的实际情况,让有差异的孩子反复观看讲解,真正实现个性化辅导,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三)游戏情境,让写话充满乐趣
通过游戏活动,如“词语接龙”“故事接龙”“猜谜写话”等,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写话的积极性。在开展游戏时,可利用平台上的互动游戏小程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与参与度,并且双师可分别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线下教师把控游戏节奏,截取线上教师的讲解,启发学生将游戏中的感受与发现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多媒体情境,让视觉冲击激发灵感
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多学科的多媒体资源,播放音频、视频、图片等,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写话灵感。教师可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大量优质的自然风光视频资源、微课里的视频资源,如播放平台里美术课的《春天来了》、七年级语文课《春》等春天的视频,开展双师课堂,线上清华附小的教师分享她们学校孩子描写春天的小练笔作品,线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视频与同伴的练笔作品,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将看到的、听到的转化为笔下文字。同龄人的作品,可以多方面启发孩子们的写话思路,激发孩子挑战的好胜心理,让表达涌现笔尖,让春天的美好记录在孩子们的心田。

三、多元评价体系守护儿童表达本真世界
评价机制的革新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培育写作自信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构建以“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式多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并深度融入智慧教育平台优势。
在评价主体层面,形成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的四维评价网络。教师基于课堂观察进行形成性评价,并依托智慧教育平台数据,如写作时长、修改频次等提供过程性反馈,学生通过平台自评工具进行反思性评价,同伴互评则借助平台的“云端作文互评”功能实现跨班级交流,家长可通过平台专属通道参与作品评价,实现评价视角的立体化覆盖。

评价内容突破传统语言维度,构建四维评价量表(详见表1)。例如在“看图写话”教学中侧重观察力与想象力评价,在“生活叙事”写作中强化情感态度与表达力评估。

评价机制展现出数字化与实时性的特点。除了传统的鼓励性评语,教师通过智慧教育平台的 AI 智能评分系统生成基础评价报告,并结合双师的个性化点评,形成综合性的反馈。采用“星级 + 徽章”的虚拟奖励机制,学生在达成不同目标后可解锁“创意小作家”、“观察小能手”等电子徽章。优秀作品通过平台的“班级创作空间”进行全网展示,支持点赞、评论与打赏功能,配合线下双师课堂的现场表彰,构建了线上线下联动的激励体系。这种评价模式不仅提高了评价的效率,而且通过多渠道的认可增强了学生的写作成就感。
四、双师课堂与智慧平台的写话教学实践叙事
结合本学期所涉及的情景化、主题化写话教学实践案例,本文将详细论述如何利用平台资源实施双师课堂模式下的低年级写话指导。
(一)《植物妈妈有办法》情境化写话教学实践
基于教材的儿童诗解码,我将本课“读写结合”目标设为:仿造课文语言范式,引导学生运用拟人化表达与总分式结构,介绍 3 种以上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观察迁移与创意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如下:
1. 情境导入,激活认知
教师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自然科学” 专题资源库,播放《种子的奇妙旅程》4K 科普微视频,通过慢镜头展示蒲公英乘风飘散、苍耳粘附动物毛发等动态画面,引导学生围绕“种子如何远行”展开猜想讨论,建立具象认知。
2. 深度研读,解构文本
借助平台“课文精讲”模块,推送课文动画朗读、逐句解析课件及思维导图工具,学生通过跟读、圈画关键词(如“降落伞”“铠甲” 等比喻),自主梳理课文的“特点描述 + 传播方式” 表达结构,并利用平台“语音批注” 功能记录学习发现。
3. 双师协作,拓展语用
线上教师通过平台直播功能,分享“喷瓜爆炸弹射种子”“椰子漂流过海”等冷门案例的图文资料包;线下教师组织“植物传播策略”小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平台“思维导图” 工具分类整理信息,并尝试用课文句式进行口头创编。
4. 分层写作,精准指导
学生在平台“在线写作”模块完成初稿,系统自动检测基础语病;教师通过平台后台实时查看写作进度,针对结构混乱、表达单一等共性问题,由线上教师开展10分钟微课集中指导,线下教师进行一对一草稿修改。
5. 多维评价,成果展示
运用“三维评价法”:学生通过平台互评系统,依照既定的评价量表(内容丰富度占 30% 、语言生动性占 40%、结构清晰度占 30% )进行星级评定;双师结合写作过程中的数据(例如修改次数、素材引用量)与最终稿件的质量,制定个性化的评语;杰出的作品通过平台的“班级创作展”功能进行 VR 全景展示,并支持跨校的点赞与评论。
(二)“我的动物朋友”主题式写话教学实践
基于对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整体分析,结合写话要求,我将本课写话目标定为:
1. 借助图片、视频等素材,了解常见家养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饲养要点,能明确表达想养的小动物及原因;
2. 运用“外形观察 + 习性描述 + 互动设想”的结构,结合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完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写话,突出小动物的独特之处;
3. 在文字中自然流露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初步建立科学饲养、关爱生命的责任意识,提升共情与情感表达能力。
围绕以上的写话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学习活动一:视觉唤醒,建立联结
教师调用平台“动物世界”VR资源库,开展“沉浸式云参观动物园”活动,学生佩戴 VR 眼镜观察熊猫进食、孔雀开屏等场景,并使用平台“即时拍照”功能抓取感兴趣的画面,作为写作素材。
学习活动二:双师共导,细化观察
线下教师组织“动物观察角”实践,指导学生运用“五感观察法”——看外形、听声音、触毛发等记录动物特征;线上教师同步推送《动物行为学小知识》系列微课,结合平台“动态标注”工具,示范如何从动物的“特殊习性”,如:“小猫的性格非常活泼。”切入写作。
学习活动三:读写融合,搭建支架
教师在平台“资源中心” 筛选《我家的小狗》《小仓鼠日记》等同龄优秀范文,利用“智能对比”功能标注写作亮点;开展双师共读活动,线上教师解析范文的“特点描写 + 趣事串联”结构,线下教师组织“动物趣事分享会”,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文字。
学习活动四:动态评价,持续改进
学生提交作品后,平台 AI 自动生成“语言流畅度”“修辞使用频次” 等基础分析报告;采用“ 1+1+1 ”评价模式:1次自评反思、1次小组互评、1次双师总评。结合平台“写作成长档案”追踪进步轨迹;优秀作品汇编成电子绘本,通过平台“家校互动”板块推送给家长,并举办线下颁奖朗诵会。
五、低年级写话教学未来图景与教育哲思
低年级写话恰似语文园地里破土的嫩芽,带着对世界的好奇舒展叶片。本研究以教材为厚土,汲取智慧平台的资源活水,借双师课堂的协同之风,搭建起“观察——想象——表达”的立体培育空间。当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数字资源如星光点亮思维的夜空,当双师课堂的多维引导似羽翼托起表达的渴望,孩子们在情境中触摸文字的温度,在互评中收获成长的喜悦,于科技与人文的和鸣中放飞想象的纸鸢。这种教学模式如同春日播下的种子,让写话从“有物可述”生长为“有情可抒”,最终勾勒出“笔端藏天地,心中溢温情”的美妙图景。
教育本就是向美而行的旅程,低年级写话教学更需以诗意轻叩心灵。未来,我们将更深地扎根智慧平台资源,让 VR 技术如魔法镜般拓展观察的边界,让AI 评价浸润人文关怀的柔光,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字化的土壤中遇见更富创造力的自己。双师课堂也将向“精准化协作”的新高度攀升,如春雨细密润物、暖阳温柔抚心,让不同性格的孩子都能在写话中找到情感的出口 —— 内向的孩子能在文字里静静倾诉心事,活泼的孩子可在表达中慢慢沉淀思考。
愿以智慧为楫、热爱为帆,引领学生穿越语言长河,抵达更辽阔的表达星空。当技术与教育本真交融,童真与文字之美共鸣,低年级写话课堂必成诗意沃土,让每颗心灵绽放独特的文字光华,在未来的写作征途上,续写更多璀璨的成长诗篇。
【参考文献】:
[1] 张 莉 . 低 年 级 写 话 教 学 策 略 例 谈 [J]. 湖 北 教 育 ( 教 育 教学 ),2025,(05):74.
[2] 王宇寒 . 新课标下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探索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06):95-97.
本论文系 2025 年度佛山市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为:FSDT2025X0223,题目为《“数智”赋能,妙笔生花: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小学语文写话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