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原件保护技术研究
何杰
益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务大厅服务中心 413000
前言:档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它承载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的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档案数字化极大地提高档案的存储效率,加快检索速度和共享速度,极大地方便档案的使用和开发。但在数字化过程中,原始档案面临物理损坏、化学变化和生物破坏等多种风险,可能造成原始文件的损毁乃至灭失,对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和可利用性产生重大影响。
一、档案原件在数字化过程中的受损因素
(一)物理因素
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造成原件损坏的共同原因是物理因素。经常翻动,搬运,扫描等操作容易引起机械损坏。工作人员在拿放文件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纸张的撕裂和边角的磨损;扫描过程中,如果文件在送纸通道中卡滞,就会出现皱褶和破损现象。另外,若采用金属装订等不合理的装订方法,金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腐蚀纸张,增加原件损坏的危险。光照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影响因素,紫外光降解纸张中的纤维素,造成纸张发黄、脆化、字迹褪色等现象,如果扫描光源不经过特别处理,也会对档案原件造成不良影响 [1]。
(二)化学因素
纸张本身含有的纤维素在自然环境中会发生水解、氧化等反应,而残留在纸中的酸性添加剂则会加速这个过程,从而降低纸张的强度。在数字化过程中,如果温度和湿度不能很好的控制,将进一步加速纸张的化学反应速率。同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粉尘颗粒,以及其他污染物,如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都能与文件纸发生化学反应[2]。
(三)生物因素
数字档案保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容易滋生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酶类物质,将纸张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分解,使纸张变脆、腐败,其代谢产物也会引起纸张上的斑点和异味。另外,档案害虫如蠹虫,蟑螂,白蚁等,也会蛀食纸张,蠹虫会在纸内蛀出孔洞,白蚁会破坏纤维素成分,造成纸张易碎。如果数字化场所的防虫措施没有做好,害虫很快就会蔓延开来,给大量的档案原件带来很大的损失。
二、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原件的预防性保护技术
(一)温湿度调控技术
1. 温湿度标准
档案储存和数字化加工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是档案原始资料保存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档案库房及数字化车间温度应保持在 14\~24℃,相对湿度为45%~60% 。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减缓档案纸的老化速率,抑制微生物、害虫的滋生[3]。
2. 调控设备与方法
采用空气调节系统、增湿器和除湿器等设备,实现对温度和湿度的精确控制。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能对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并按照设定的设定值自动启动相关设备。另外,也采用自然通风和保温材料等辅助措施来改善档案储存和数字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如在仓库的窗户上安装隔热玻璃,以降低外部的热输入;在高湿季节,应把握好通风时间,减少室内湿度。
(二)光照控制技术
1. 光源选择
数字化档案馆应尽量避免使用普通白炽灯、日光灯等具有较强紫外光的光源。应优先选择不含紫外光的 LED 灯具,安装防紫外线过滤器,以降低紫外光对原件造成的损害。对于档案扫描装置的光源,也要选用无紫外光的低照度冷光源,以保证扫描时对档案无光照的损害。2. 遮光措施
档案库房及数字化办公场所之窗宜设遮光帘或百叶窗,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档案。文件存放架可采用遮光布遮盖,以降低光照对原始文件的影响。同时,对原始文件的曝光时间要严格控制,避免长期曝光。
作规程操作,以免对原始文件及人体造成伤害。同时要定期更换药剂,以保证防治效果。
三、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原件的治理性保护技术
(一)修复技术
1. 纸张修复
对损坏的档案纸,利用修补技术对其进行修补。常用的修补材料有棉纸、宣纸等,用胶水将修补材料粘附于破损处,以恢复纸的完整性。对破损严重或破损严重的档案,也用托裱的方法,在纸的背面加一层薄纸,以增加其强度。另外,对起皱的纸张,可用湿托或干托两种方法来整平。
2. 字迹修复
当档案的字迹出现褪色、模糊等现象时,就需要对其进行修复。对于因氧化而褪色的字,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即用特殊的化学试剂再现字迹;对于由于纸张酸化而造成字迹模糊的档案,先将纸张脱酸,然后用喷写保护剂等方法加强字迹的稳定性。
(二)脱酸技术
1. 水溶液脱酸法
水溶液脱酸法是将档案纸浸泡于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中,使碱性物质与纸页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实现脱酸。本发明的脱酸效果明显,但是可能对档案纸张及字迹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纸张变形,字迹洇化等,所以处理时间及溶液浓度必须严格控制。
2. 非水溶液脱酸法
非水相脱酸方法对纸张及字迹无损伤,常用的方法有汽相脱酸、有机溶剂脱酸两种。汽相脱酸是指将档案放入含碱性气体(如氨气)的密闭空间内,使其与纸页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有机溶剂脱酸规律就是利用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等)来溶解碱性脱酸剂,从而实现对档案的脱酸。这是一种有价值的档案脱酸处理方法。
(三)加固技术
1. 纤维素加固
纤维增强技术用于档案纸的强度降低。以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为主要原料,配制成溶液,喷涂或浸渍于档案纸表面,形成保护膜,提高纸的强度与耐用性。这样有效地防止纸张的进一步破坏,延长文件的使用寿命。
2. 薄膜加固
薄膜增强就是利用透明塑料膜(如聚酯膜、醋酸纤维素膜等)与档案纸经热压、胶接等方式复合,从而达到对档案纸的保护、增强作用。这种方法既能有效地隔离外部环境对原始文件的影响,又不影响文件的读取与数字化处理。
四、结论
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原始资料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分析原件损坏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温湿度调节、光照控制和有害生物控制等预防性保护措施,有效地减少原件数字化过程中被破坏的风险。治理性保护技术,如修复法、去酸法、加固法等,对已被破坏的原始文件进行修复、加固,恢复文件的完整性与易读性。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原件保护的重要意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多种保护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原件保护方案,为档案资源的长期保存和高效利用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邹新根 . 档案数字化进程中的纸质材料保护策略创新 [J]. 造纸信息 ,2024(11):130-132.
[2] 周 虹 . 以 数 字 化 提 升 高 校 档 案 馆 基 础 业 务 水 平 [J]. 办 公 室 业务 ,2021(18):191-192.
[3] 李莹 . 高校纸质档案光学字符识别与数字复制研究 [J]. 造纸信息 ,2021(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