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编程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
陆增贤
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翔云小学 314502
关键字:小学;信息科技;编程教学;分层教学
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编程能力已逐渐成为一项基础技能。小学信息科技编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由于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编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学生分层
在开始编程教学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程度、是否有过编程相关的接触等;通过测试考察学生的数学基础、逻辑思维能力等与编程学习密切相关的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基础层学生在编程知识和技能方面较为薄弱,需要更多的基础知识讲解和基础技能训练;提高层学生有一定基础,能够掌握基本编程概念和操作,需要进一步提升编程能力;拓展层学生对编程有浓厚兴趣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渴望挑战更复杂的编程任务。
(二)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学目标侧重于让学生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编程、编程的作用等,掌握基本的编程指令和操作方法,能够完成简单的编程任务,如使用顺序结构编写一个让角色移动一定距离的程序。提高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则要求他们深入理解编程的逻辑结构,如分支结构、循环结构,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例如编写一个根据用户输入判断奇偶性的程序。拓展层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并完成具有一定创意和难度的编程项目,如开发一个小型的互动游戏。
(三)教学内容分层
根据教学目标分层,对教学内容也进行分层设计。基础层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如编程软件的界面认识、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简单变量的定义和赋值等。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逐步熟悉编程环境和基本操作。提高层教学内容在基础层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引入编程逻辑结构的深入讲解和应用,如条件判断语句的多种用法、循环语句的嵌套使用等,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层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项目实践能力,如算法设计、人工智能初步应用等。教师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项目主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1]。
(四)教学方法分层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对于基础层学生,采用直观演示法和分步教学法。教师通过详细的操作演示,将复杂的编程任务分解为一个个简单的步骤,让学生跟着操作,逐步掌握编程技能。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层学生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的方式,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对于拓展层学生,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和自主探究法。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自主制定项目计划、选择技术方案、完成项目开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自主查阅资料、尝试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分层教学在编程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一)课程导入环节
以“绘制美丽的图形”编程课程为例。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图案,如用正方形和圆形组成的小房子,直接引入课程主题,讲解如何使用编程软件中的绘图工具绘制这些基本图形。对于提高层学生,教师展示一些稍微复杂且具有规律的图形,如由多个正六边形组成的蜂窝状图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循环结构快速绘制这些图形,从而引入课程内容。对于拓展层学生,教师展示一些创意性的图形作品,如利用编程绘制的动态光影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作出独特的图形作品。
(二)编程实践环节
在学生进行编程实践时,基础层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步骤,完成简单图形的绘制任务,如绘制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等。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重点关注基础层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提高层学生则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运用循环结构和分支结构,绘制一些具有一定规律和变化的图形,如绘制一个由不同颜色正方形组成的渐变图案。教师鼓励提高层学生尝试不同的参数设置和编程逻辑,观察图形的变化效果。拓展层学生自主确定图形绘制的主题和创意,如设计一个具有交互功能的图形展示程序,当用户点击图形时,图形会发生颜色变化或形状变形等。教师为拓展层学生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和创意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2]。
(三)课程评价环节
课程评价也根据分层教学进行设计。对于基础层学生,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如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编程指令等。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对于提高层学生,评价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注重学生对编程逻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编程思路和方法。对于拓展层学生,评价重点在于学生的项目创意、技术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
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科技编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和教学方法分层,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编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实施过程中,虽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但只要教师合理运用分层教学策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华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以“趣味编程入门”为例 [J]. 新课程 , 2024, (21): 131-134.
[2] 张淳. 分层理念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J]. 求知导刊, 2023,(24):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