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构建
邹雅婷
衡东县职业中专学校 421400
当前,中职音乐教育面临着思政教育融入不足、教学内容脱节等挑战,亟需探索创新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音乐课程教学设计,如选取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结合音乐创作与欣赏过程中的价值引领,教师不仅教授音乐技能,更引导学生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依托音乐活动与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旨在分析中职音乐教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而探讨有效的创新路径与实施策略,以期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协同,构建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最终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人才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目标。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生思想品德塑造中的作用愈发显著。在中职教育中,如何通过音乐教育这一独特的方式,将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职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中职学校音乐专业的课程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如演奏、创作和音乐理论的系统学习。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专业素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管音乐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努力关注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但对如何通过专业音乐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注仍显不足。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多以专门思政课程或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独立开展,难以与音乐专业课程实现深度融合。这种“割裂式”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同步提升,影响了育人的整体效果。因此,如何有效突破这一瓶颈,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中职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和实践方向。
二、中职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其培养的目标主要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单纯的专业技能培训已难以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同时,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深度也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来强化。将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结合,不仅能够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单一化和枯燥化,还能够通过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共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去思考和接受思想政治理念。通过音乐这一媒介,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实践性,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需求,从而提升其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三、中职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构建
为了实现中职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需要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协同育人的新机制。首先,可以通过课程整合的方式,在音乐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设计相应的思政教育主题。例如,在讲解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时,可以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此过程中,音乐作品不仅是教学的载体,更是思政教育的桥梁和纽带。
其次,可以通过项目合作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加强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结合。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音乐项目,如“红色歌曲”演唱、爱国主义音乐作品的欣赏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集体合作中,感悟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与社会公益相关的音乐演出,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集体意识。同时,学生在合作与实践过程中,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进一步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四、实施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
在实际操作中,将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并非易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教师的角色和职责需要进行调整和拓展。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音乐技能,而在协同育人模式中,教师既要兼顾音乐教学,又要考虑思政教育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跨学科能力,能够在教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准确把握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点和方法。此外,教学内容的设计也需要创新,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精心挑选适合的音乐作品,并在讲解时,巧妙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其次,学校要为实施协同育人模式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跨学科的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支持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与实践。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跨学科的合作机制,将思政教师和音乐教师结合起来,共同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确保教育目标的统一性和实现性。
五、结论与展望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中的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开辟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新路径。通过将思政教育理念有机融入基础音乐课程,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素养,更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公共基础课程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递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将思政教育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其道德素养与艺术素养的同步提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协同育人模式的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不足、课程内容思政元素融合不够深入以及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音乐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化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公共基础课程中的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模式将日益完善和成熟,为中职教育的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邱少清 , 王立颖 , 徐毅 .“三全育人”视域下涉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评价的现实问题及体系构建研究——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 [J]. 智慧农业导刊 ,2024,4(23):145-148.DOI:10.20028/j.zhnydk.2024.23.033.
[2] 冯佳 , 李军玲 . 中职学校工科特色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研究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4,(21):23-25.
[3] 李巧 . 中职学校“三元三阶三能”牛娘戏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J].广西教育 ,2024,(2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