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特殊需要幼儿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作者

邹玲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引言:

随着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发展,幼儿园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个别化教育计划作为满足特殊需要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幼儿园在制订与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时,仍存在对幼儿个体差异关注不足、计划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深入探讨幼儿园特殊需要幼儿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基于幼儿个体差异的精准评估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该理论指出人类存在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等八种智能,每个幼儿的智能组合与发展路径各不相同。特殊需要幼儿可能在语言表达或社交互动等领域存在发展滞后,但在视觉观察、机械记忆等方面可能具备优势。例如,部分发育迟缓幼儿虽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却可能对图形、色彩有敏锐的感知力。因此,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时,需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通过多维度评估精准定位幼儿的优势与短板,为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以幼儿园小班幼儿为例,其入园初期表现出明显的语言发展滞后:词汇量少、句子表达不完整,且极少主动交流,常独自坐在角落观察环境。教师持续观察发现,当其他幼儿进行语言活动时,该幼儿常专注于教室的装饰图案,并用手指勾画。为深入了解其能力特点,教师结合《幼儿发展评估量表》进行专业测评,同时与家长沟通。结果显示,该幼儿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低于平均水平,但在视觉空间智能测试中,对图形的辨识、组合能力显著突出,且习惯通过绘画表达想法——如用不同颜色线条描绘情绪,用简单图形组合讲述故事。基于评估结论,教师制订针对性计划:在语言活动中融入视觉空间元素,如开展“绘画 + 讲述”活动。在“我的周末”主题中,先让幼儿用绘画记录周末经历,再通过“你画的是谁”“在哪里玩”等问题引导其描述画面;日常交流中使用图文卡片辅助指令,如“收拾玩具”搭配相应图片。经过三个月干预,该幼儿从用单个词语回应,发展到能主动说出“我和爸爸去公园,看到了红色的花”等完整句子,且在集体活动中开始主动分享绘画内容,社交参与度明显提高。

二、家园合作的协同教育策略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幼儿的发展受到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多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因此,在制订与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应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特殊需要幼儿的发展。

中班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幼儿,在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明显障碍。教师在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时,邀请其家长共同参与。通过与家长沟通,教师了解到该幼儿在家中喜欢玩积木,对颜色和形状敏感。于是,教师与家长共同设计基于积木的社交互动游戏,如一起搭建积木、分享搭建成果等。在幼儿园,教师引导该幼儿与其他幼儿玩积木游戏,培养社交能力;在家里,家长按教师指导与幼儿进行积木游戏,巩固教育成果。经过家园共同努力,该幼儿社交互动能力有所提高,能与其他幼儿进行简单互动。

三、动态调整的教育计划优化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皮亚杰提出,该理论强调幼儿的学习是通过主动探索、体验和建构知识的过程,其认知能力与技能水平会随着经验积累而持续发展。对于特殊需要幼儿而言,其发展速度与能力提升节奏具有个体差异性,固定不变的教育计划难以匹配其动态发展需求。例如,运动协调能力不足的幼儿可能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平衡感与肢体控制力会逐步增强,此时若仍沿用初始训练难度,可能导致教育干预效果停滞。因此,个别化教育计划必须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建立动态评估与调整机制,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始终保持适配。

幼儿园大班一名幼儿在入园时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协调障碍:走路时身体平衡性差,频繁摔跤,双手操作积木、剪纸等活动时动作笨拙。教师结合《幼儿动作发展评估标准》,为其制订了包含平衡木行走、抛接球训练、串珠等活动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初期训练难度设定为低强度、单一技能练习,如在宽 30 厘米的平衡木上缓慢行走。实施过程中,教师每两周通过观察记录、动作技能测试等方式评估其能力变化:首月该幼儿能稳定完成宽平衡木行走,抛接球准确率从30% 提升至 50% ;第二个月其平衡能力进一步提高,可尝试在窄20 厘米的平衡木上行走,双手协调能力也有所进步,能完成简单的折纸动作。基于评估结果,教师分阶段调整教育计划:在平衡训练中,将“直线平衡木行走”升级为“障碍平衡木跑”(设置低矮障碍物);在双手协调训练中,从单一的串珠活动拓展为“剪纸+ 粘贴”的综合手工活动(如剪圆形纸片并粘贴成花朵)。同时,引入小组合作运动游戏,如“障碍接力赛”,让该幼儿在与同伴互动中巩固技能。经过四个月的动态调整干预,该幼儿不仅能平稳完成窄平衡木跑、复杂剪纸等动作,在集体体育活动中也能跟上同伴节奏,运动自信心显著增强,动作协调性基本达到同龄幼儿平均水平。

结论:

幼儿园特殊需要幼儿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基于幼儿个体差异进行精准评估,加强家园合作形成协同教育合力,同时根据幼儿发展情况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1] 程沐青 . 幼儿园特殊需要幼儿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J]. 福建教育 ,2023,(51):43-45.

[2] 朱萌 . 乡镇幼儿园教育计划制订与实施的调查研究 [D].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3] 罗娟 . 国际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标准中的课程质量标准研究 [D].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此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课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个别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Q/02/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