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辨治新思路

作者

贺曙麟

湘乡市金薮乡卫生院

引言

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核心学科之一,基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具备严密逻辑与实践价值。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辨证模式与治疗法则,有效指导内科病诊治。然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环境与生活方式剧变,致使疾病谱深刻变迁,慢性病、多病共存与情志病激增,传统辨证面临新挑战。复杂多样的病因与表现,使四诊合参在部分临床场景中难以应对。为此,中医内科需坚守理论基础,融合现代科技与医学理念,优化常见病辨治思路,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诊疗模式,推动学科持续创新发展。

一、中医与现代医学病因病机融合的新辨治视角

传统中医将病因归纳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病机多依附于脏腑气血津液失调。现代医学则揭示了更多疾病的具体机制,如高血压的神经体液调控、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慢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中医辨证过程中融合现代病因病机,有助于实现中西医有机结合。以糖尿病为例,传统属“消渴”,重在阴虚燥热;结合现代胰岛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机制,并纳入中医“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等理论,有助于提升病机理解的深度,实现辨证与辨病相统一,使治疗更科学合理,疗效与依从性同步提高。

二、重视个体化辨证,提升辨治精细度

中医辨证施治强调“因人制宜”,但传统实践中部分医者易陷入“经验套方”,忽视个体差异。新辨治思路应强化个体化识别,从体质、病程、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多维度综合判断。如“咳嗽”一症,既可能因风寒袭肺、痰热壅肺,也可源于肝火犯肺或肺阴虚损,背后病因与体质、情志各异,需精准辨证。通过辨体质、辨病因、辨时间与环境背景等方式,可避免“同病同治”的机械化倾向。尤其在慢性病如高脂血症、胃肠功能紊乱等的管理中,个体化辨证有助于动态调整方案,贯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防治理念。同时,应对“虚实真假、表里寒热”等经典理论进行现代诠释,使辨证更贴合临床实际,提升操作性与疗效。

三、多维整合诊疗路径提升治疗协同效应

在传统中医诊疗模式中,多以单一方药为主进行辨证治疗,但随着疾病复杂性的增加,多维整合治疗模式成为提高疗效的关键。在辨证施治基础上,结合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中医心理疏导、食疗等手段,构建多途径、多层次的综合治疗体系,有助于改善症状、调整机体状态与心理状态。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例,其病机虽以气虚为主,但涉及脾、肾、心等多脏器,兼夹情志不调、阴阳失衡。传统单方药治疗易效果缓慢,若结合针灸补益脾肾、心理干预调畅情志、推拿疏通经络,则可多维干预病理环节,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多维整合不仅体现在治疗方式的多样化,也应拓展到诊断思维的多角度认知,倡导中医“四诊”基础上结合现代检查指标,如中医辨证基础上的血糖、血脂、生化功能检测等,有助于全面把握病情,实现“中西结合、优势互补”的目标,推动中医治疗从经验性向证据性发展。

四、情志因素在常见病辨治中的深入挖掘与应用

情志失调是中医内科重要病机之一,虽在传统典籍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现代临床中常被忽视。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情志相关病症如抑郁、焦虑、神经衰弱、功能性消化障碍等显著增多,常与“肝郁、心神失养、脾虚气陷”等病机密切相关。辨证中应重视情绪、精神与心理因素,建立情志与脏腑气血的联系,提高病因识别与治疗针对性。如“肝郁化火”常致高血压情绪波动,“心脾两虚”多见失眠健忘等,单从脏腑论治易疗效不稳。调畅情志法如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健脾化湿等可从本源改善机体环境。近年来,中医心理干预技术如情志辅导、意念疗法、导引法等逐步兴起,助力情志治疗规范化,提升内科治疗效果。

五、现代中医信息化推动辨治模式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医内科辨证逐步走向智能化与标准化。中医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辨证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提升了诊疗的精准性与规范性。如中医电子病历系统可追踪症状演变,推演证型与方案;智能推荐系统结合方药数据库与案例数据,为医生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未来可构建标准化辨证体系,实现证候分类、证型映射与治疗匹配的全过程数字化,显著提高辨治效率与科学性。同时,中医教学与传承也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如虚拟诊疗、可视化推演和在线研修,全面提升诊疗水平与创新能力,推动中医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结论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辨治的新思路,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其核心在于尊重中医辨证施治的本质,同时引入现代科技与思维方式,推动中医诊疗从经验走向理性,从模糊走向精确。在辨治过程中,既要继承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精髓,也应不断拓展诊疗手段与认知方式,通过个体化诊疗、多维整合、情志关联与信息技术支持,全面提升中医内科的临床效果与学术水平。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强、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及中西医学协同机制的健全,中医内科辨治体系将更加科学、合理、多元,也将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服务全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于鹏飞 . 探究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的临床运用 [C]//中国生命关怀协会 . 生命关怀与智慧康养系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在临床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 河北省隆化县七家镇卫生院 ;,2024:206-207.DOI:10.26914/c.cnkihy.2024.026135.

[2] 郭玉洪 , 赵洋洋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创新路径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4,10(14):157-160.DOI:10.16681/j.cnki.wcqe.202414035.

[3] 李晶娅 , 李杰 . 课程思政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中医内科学见习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21(16):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