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线中PLC 抗干扰实用技巧
樊忠荣 张海立
衢州市凡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常山技工学校
一、引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线中,PLC 因可靠性高、编程灵活等优势被广泛应用。然而,当系统中存在变频器、超声波发生器、高频电源等设备时,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如变频器的 PWM 调制谐波、超声波设备的高频振荡、高频电源的电磁辐射)会通过电磁耦合、传导等途径侵入 PLC 控制系统,导致输入信号失真、输出误动作甚至系统崩溃。针对此类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三种针对性抗干扰技巧,旨在提升PLC 系统在强电磁环境下的稳定性。
二、干扰源特性分析
2.1 变频器
变频器通过 PWM 调制技术实现电机调速,其 IGBT 器件高速开关动作会产生丰富的高频谐波(10kHz\~10MHz),通过电源线、信号线形成传导干扰,同时向空间辐射电磁场,导致PLC 模拟量信号(如电流、电压反馈)出现纹波畸变。
2.2 超声波发生器
超声波设备工作时,换能器驱动电路产生数十 kHz 至 MHz 级的高频振荡信号,其感应电动势易通过电缆屏蔽层破损处或接地不良点耦合到PLC 输入回路,引起数字量输入(如启停信号)误触发。
2.3 高频电源
高频开关电源的功率器件(如 MOSFET、变压器)在开关过程中会产生陡峭的电压 / 电流变化率(dv/dt、di/dt),形成宽频带干扰,通过公共接地系统或电源内阻耦合至PLC 模块,导致程序运行异常或存储数据丢失。
三、抗干扰技巧与实施方法
3.1 利用PLC 内部时间继电器避过感应电动势
3.1.1 原理与逻辑设计
感应电动势的能量峰值通常出现在设备启停或状态切换瞬间(如变频器启动初始 50ms 内、超声波发生器触发时刻)。通过 PLC 编程软件配置内部时间继电器,在检测到干扰源动作信号后,延迟一定时间(如 100ms)再读取相关输入信号,可避开干扰峰值期。
3.1.2 实施步骤
信号关联:在 PLC 程序中,将干扰源的启停信号(如变频器运行继电器触点)与目标输入信号(如传感器检测信号)建立逻辑关联。
时间参数设置:根据干扰持续时间,通过定时器指令(如 TON、TOF)设置延迟时间。例如,针对变频器启动干扰,可设置延迟200ms 后采集传感器信号。
程序验证:通过示波器监测干扰信号与 PLC 输入波形,调整延迟时间直至输入信号稳定。
3.1.3 应用效果
该方法无需额外硬件成本,适用于周期性干扰场景,但对实时性要求高的信号(如急停信号)需谨慎使用,避免延迟导致安全风险。
3.2 外加RC 滤波电路抑制高频噪声
3.2.1 电路原理
RC 滤波电路利用电阻的耗能特性与电容的储能特性,衰减高频干扰信号。对于 PLC 输入回路,在信号端子并联 RC 电路,可抑制感应电动势引起的尖峰噪声;对于输出回路,RC 电路可吸收继电器触点切换时的电弧干扰。
3.2.2 参数计算
电阻值(R):根据信号电流选择,一般取 100Ω~1kΩ ,需避免电阻过大导致信号衰减。
电 容 值(C): 按 干 扰 频 率 估 算, 公 式 为
, 通 常 取C=0.1μF\~1μF,使截止频率fc 低于干扰信号主要频率成分。
示例:若干扰频率主要为 10kHz ,取 R=510Ω , C=0.1μF ,则 Φz≈3 .1kHz,可有效衰减10kHz 以上噪声。
3.2.3 安装要点
电容应选择高频特性好的瓷片电容或薄膜电容,电阻采用金属膜电阻以减少自身噪声。
电路应尽量靠近PLC 端子安装,缩短引线长度以降低寄生电感影响。
3.3 外加24DC 中间继电器实现电气隔离
3.3.1 隔离原理
24DC 中间继电器通过电磁耦合传递信号,其线圈与触点之间的绝缘耐压可达数千伏,能有效阻断感应电动势的传导路径。对于 PLC 输入,将传感器信号先接入继电器线圈,再将继电器触点作为 PLC 输入;对于输出,通过继电器触点控制强电设备,避免负载侧干扰反串至PLC 模块。
3.3.2 接线与保护
线圈保护: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反向并联续流二极管(如 1N4001),吸收线圈断电时产生的反电动势,防止干扰通过电源回路传播。
电源独立性:继电器电源(24VDC)应与PLC 电源隔离,或采用独立稳压电源,避免公共电源内阻耦合干扰。
3.3.3 优势与局限
该方法隔离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强电与弱电混合系统,但需增加继电器模块与布线成本,且触点响应速度(约10ms)可能影响高速信号传输。
四、综合应用与工程建议
4.1 多方法协同设计
在实际项目中,可组合使用三种技巧以应对复杂干扰。
例如:
对变频器驱动的电机控制回路,采用“中间继电器隔离 +RC 滤波”双重措施,抑制PWM 谐波与触点电弧干扰;
对超声波传感器信号,通过 PLC 内部定时器延迟采样,结合输入回路 RC滤波,消除触发瞬间的高频噪声。
4.2 其他辅助措施
接地设计:PLC 系统采用独立接地,接地电阻 <10Ω ,与变频器、高频电源等设备的接地体距离≥5m,避免地环路干扰;
线缆布局:动力电缆与信号电缆分槽敷设,间距 ⩾30cm ,信号电缆采用双绞屏蔽线,屏蔽层单端接地;
电源滤波:在 PLC 电源前端加装低通滤波器(如 LC 滤波模块),抑制来自电网的共模/ 差模干扰。
五、结论
针对生产线中变频器、超声波发生器、高频电源等设备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干扰,本文提出的三种抗干扰技巧具有原理清晰、实施简便、成本可控的特点。其中,PLC 内部时间继电器适用于时序可控的干扰规避,RC 滤波电路擅长抑制高频噪声,24DC 中间继电器则能实现可靠电气隔离。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干扰特性与系统需求,灵活选择单一或组合方案,并辅以接地、布线等优化措施,以构建高可靠性的PLC 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 西 门 子 工 业 自 动 化 与 驱 动 技 术 集 团 .S7-200SMARTPLC 系 统 手 册[Z].2020.
[2] 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 周志敏,周纪海。变频器应用抗干扰技术[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