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课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作者

郑春慧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先锋小学

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微课的优势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创新设计微课视频,积极探究微课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策略,聚焦于发展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展开教学。然而,目前由于部分教师仍旧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习惯于在课堂上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学效果自然不佳,还有些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接下来将会围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成效提供一些助力。

1 课前运用微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低段的学生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那么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指导学生预习,以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微课的内容可以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体系,也可以是新课重难点知识的微视频,教师可以制作好微课视频后指导学生先依据微课进行自学和预习,然后基于学生的预习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以“认识时间”教学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与“认识时间”相关的,那么教师可以制作这样的微课视频内容:“生活中几点钟做什么事情的动画视频内容”,将课堂新知“认识时间”融入到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用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认识时间、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单位是什么?认识时间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并通过翻阅课本教材和自主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交流汇报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的实际自学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依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探究兴趣组织各种课堂学习活动,避免浪费课堂时间,如此一来,学生既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又能通过课前微课预习对新课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大大提升学习效果。

2 利用微课实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每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展开课堂教学,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切实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设计微课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作具有层次性的微课,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情观看微课,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以“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制作“基础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微课视频,重视微课内容的层次性和饱满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图片、框架等内容,引领小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内化成自身能力。通过制定分层次的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随时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性学习,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弥补学习短板,帮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激发学习潜力,最大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 利用微课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复习,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利用微课复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慢慢帮助小学生养成爱复习、回复习的好习惯。微课具有随时随地可以观看的优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微课复习,达到再次理解所学知识的效果,使得微课产生新的意义。

以“图形的运动(一)”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综合整节课的具体教学情况,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分析,然后将那些学生学得不精、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制作成微课,便于学生复习,引领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这些精细化的内容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实现高质量复习。如此一来,通过微课复习助力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爱复习的好习惯,并通过引导式的微课视频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还可以端正学生的复习态度,帮助学生提升复习效率。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还能有效促进信息化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转变应试教育理念,逐步放弃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而是利用微课教学方法创新各种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余敏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分析 [J]. 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2022,(02):55-56.

[2] 李 小 平 . 微 课 在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策 略 分 析 [J]. 新 课程 ,2021,(1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