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分析

作者

陈雯君

湖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0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现状及特点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几方面(如图1 所示

图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来源

国有资产管理属于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即对各类国有资产进行相关操作,管理的效果,关系到国有资产安全和价值。现阶段,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管理效果,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分析及明确工作中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持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一)事业单位资产规模总量持续增长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模日益扩大。通过不断努力,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得到了显著增长,能够为自身职能的履行提供物质保障。从 2018 年与 2023 年的全国两次资产清查结果来看,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23.4 万亿元增长到40.9 万亿元,增长幅度为74.78%,十四五期间事业单位“家底”越来越大。

(二)从单位性质看,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占比较高

结合财政部数据,2023 年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64.2 万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23.3 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 40.9 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占比达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 63.7%。事业单位资产账面总额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的六成多,尤其是民生领域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快速增长,各类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达23.4 万亿元,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三)从制度出发,推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2006 年,财政部发布了“暂行办法”,着重对国有资产配置、使用等进行了规范。2015 年发布了指导意见。其主要涉及到:加强管理责任,做好资产配置管理,严格控制入口关;重视资产使用管理,高效地利用国有资产,减少及避免浪费问题;强化资产处置管理,约束具体行为;强化收益管理,规范利用资产收益,实现应收进收。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的首要问题是缺乏正确的认知。在工作实践中,事业单位只注重资金、购置、审批工作,对资产、管理、监管缺乏足够,缺乏绩效思想及责任感。部分单位管理层因为忽略了资产管理,并未设置单独的部门及岗位,导致相关部门均要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由于并未明确划分责任,影响了管理工作高效开展,无法提升工作的全面性及实效性,内部控制意识不高,从资产预算配置、采购、使用到处置整个流程,内控环节还是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容易发生超配、低效使用、管理维护不到位以及随意处置的现象。事业单位对资产动态管理所需的工作很少配置专业人员,管理资产的人员业务素质不够强、而且临时性、流动性比较大,主要以单位后勤人员兼职,或者直接由单位财务部人员兼着实物资产的一部分管理工作。

(二)基础管理方面的规范性不足

由于一些因素影响,无法准确地掌握资产情况,如登记与核算不完整等,账实不符。首先,在会计实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为了便于会计核算同 体现“抓大放小”的思想,特别是对于一些低值的办公设备没有严格进行固定资产 单个椅子之类的。其次,在严格区分是资本化形成构筑物还是费用化这个实际操作中, 财务 倾向于简单处理, 一般对于实务工作会计来说对于维修、装修改造等功能性改建的资产 一般都费用化。 最后, 对于 些配套设备供货商赠送的通用设备由于未在发票及合同中体现,无独立入账金额依据导致未单独登记入账。

(三)资产配置环节的问题

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主要来源有调拨和购置两种,具体来说,调拨主要是对事业单位资产的存量配置;购置主要是指事业单位资产的增量配置。

首先,资产存量调拨,对于事业 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不容易,事业单位内部分工及考核 门资产使用。特别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的资产不会无偿调剂给其他部门使用 位之间,还是非同级政府所属的不同事 的法人实体,有着独立的经济利益。 剂难度非常大,除非各级政府用行政手 由于调剂难度大,无形中就增加了国有 置 大资金采购的压力

其次,资产购置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具有 定的公益属性, 资产配置 定程度上得到财政性资金支持,从而导致单位在资源配置上追 ,或前期购置设备论证不够科学,导致实际使用时投入和 型精密仪器设备或进口设备的需要比较多,但是这些设备 工作量,获得国家经费保障,科研成果等。由于这些大型设备的 性, 市场的需求不会太大,所以在使用期内成本收回都有一定困难。加上设备更新换代也加快, 这就 更降低了资产使用效能。

(四)资产使用方面的问题

部分单位在国有资产内部领用、岗位变动、离岗归还方面,并未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登记;针对对外投资及出租出借,没有加强过程管理,缺乏规范性;在资产使用中发现损坏情况,并未第一时间告知,使得产生一系列问题,如公物私用、闲置浪费。之所以会这样,和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并未定期检查国有资产,单位高层缺乏较产管理意识,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责任未能明确划分,缺乏严谨的内部使用流程及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使监管工作不到,盲目地利用国有资产,影响了管理效果。

(五)处置环节的问题

首先,资产处置方式较多,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在实践中需要通过集体决策及审批,按照相关文件落实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处置事项都是“先斩后奏”,特别是一些价值不大的通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小型仪器仪表等,还是存在不按规定先履行上报审批手续使用部门直接丢弃、处置等现象,如果资产管理部门不及时进行盘点这些随意处置的资产过一段时间就没人记得从而不了了之。

其次,未能依据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开展工作,尤其是出售、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 但在实 估最多的是 子和车辆,不同领域大型仪器的技术鉴定还是以单位意见为主,除非是国家专门管理的特种设备, 这样才强制要求出检验报告。对于小批量处置的资产,价值又较低的资产出于人力、物力、角度考虑加上已提完折旧一般就以废品处置,收回的残值较少。

三、对策以及建议

(一)思想上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

首先,增强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对资产 管理的重视度,特别是单位一把手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支持 , 使得事业单位上下对国有资产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其次,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培训(如图2 所示),引导其提升管理意识,做好本职工作。时刻留意相关的文件,及时学习最新的内容,并且运用到工作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氛围,强化各环节的工作职责,为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保障。

图2 资产管理人员培训

(二)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最关键就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人上,清楚规定管理主体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划分管理责任目标,合理地进行分工。

首先,设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管理制度的规定。对于基层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建立自上而 名资产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资产管理工作,明确其对本部门资 等具体职责;其次根据资产类别如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归属到具 位的资产汇集到归口集中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资产管理部门专门指定一 产的变动。各岗位确保资产管理责任真正落实到岗、到人。

其次,加强学习和培训。每年均对资产管理人员及资产使用人进行培训,除了自己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文件,还要走出去与同行业同系统的的兄弟单位相互交流。对使用频繁的相关工作流程、方法、手续及管理制度。要求资产管理者从自身做起,严格落实资产管理的责任制。同时还要对资产管理的人员上进行绩效考核,实施奖罚机制。

最后,一定要落实每年资产盘点,资产盘点可以明确地了解到单位的资产状况。通过对资产的逐一核对和登记,可以清楚掌握自身拥有哪些资产、每项资产的价值是多少、资产的种类和数量等详细信息。这有助于单位了解其整体资产规模和结构,为单位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还能防止资产流失,单位可能会出现资产丢失、毁损或者损坏等不良情况,甚至有一些情况下资产的损失原因还无从知晓。而通过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可以及时地发现这些不良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产管理,提高管理绩效,实现事业单位社会化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降低运行成本。 种类繁杂,使用通用,在评价管理成效时,如果利用的评价标准不够细致、 效益。 对此,首先,需要构建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该套指标体系需要从不 自 要细化指标目标值,兼顾定量和定性指标,结合通用指标,和相关行业 行业特点相适应的指标,细致地划分绩效指标。最后,重视结果应用,公开评价结果,将资 部门预算进行结合,优化管理效果。

(四)落实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问责力度

首先,构建完善的问责机制。针对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的情况,应该分析其是否是正常损失,对于非正常损失,需要清楚界定责任,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提升有关人员的重视度,保护国有资产安全。还要制定奖惩机制,促进管理工作落实。其次,强化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可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包含资产的各个环节。相关部门应从不同的方面着手,结合实施网络数据,抽检审查管理工作情况。最后,发挥审计监督及公众监督作用。公开管理信息,提升监管工作的全面性及实效性。

(五)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借助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平台,为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保障。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如资产显示、利用率等,形成不同的报表,为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四、结语

事业单位应该明确意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价值,提升重视度,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提升工作效果。还要注重工作反思,认真地分析实践中的问题,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及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李静 . 浅析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J]. 今日财富 , 2025, (11): 82-84.

[2] 陈玉障 , 王志刚 .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与探索 [J]. 国有资产管理 , 2025, (05):54-59.

[3] 米秀萍 . 数字赋能背景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J]. 活力 , 2025, 43 (08): 154-156.

[4] 曹莹. 信息化手段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5, (08):13-15.

作者简介:陈雯君(1985.11-),女,湖南娄底,高级会计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