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中的弊端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周毅
湘乡市自然资源局 湖南湘乡 411400
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就是将国有土地资源作为资产进行价值核算,将其开发利用转换成市场化经营模式。当前在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容易导致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因此,应该分析及明确管理中的弊端,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不断提升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水平。
1、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的重要性
1.1 可以有效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全民所有权益不受损害。加强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工作,规范土地市场交易活动,能够提升交易的规范性,保证土地收益归国家,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免发生滥用或侵占问题。土地收益属于国家财政的一部分,加强这项工作,能够增加财政收入,为其他领域发展提供支持,如民生工程建设、基础工程建设等。
1.2 能够提升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强化这项工作,能够严控建设用地总量,促进存量土地盘活,如重新开发低效用地、合理处置闲置土地等,减轻城市规模扩大和耕地保护之间的问题,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构建相同的市场规则,能够打破垄断问题,让相关主体公平竞争,胜者获取土地资源。还可以促进资产保持增值,基于合理地评估土地资产价值、持续监督及管理、采取市场运营方式,能够尽可能发挥土地资产价值[1]。
1.3 为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基于市场定价机制及存量挖掘,能够统筹城乡建设,促进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在工作中保护生态用地,合理地处理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能够实现资源代际公平,维护生态安全。盘活存量土地,能够对资产结构进行改善,减轻资金压力,促进国企发展。最后,能够提升管理效果。现阶段,在国有土地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资产化管理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提升管理效果。比如将外部监管和内部审计进行结合,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控制配置超标、闲置浪费等问题。运用信息技术,为所有资产建立档案及二维码,能够持续监测及控制资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账实一致。
2、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中的弊端和不足。
2.1 制度性缺陷 。
顶层设计与法律衔接不足 1. 权属界定模糊引发纠纷 -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边界不清,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存在大量 " 争议地块 "。2025 年自然资源部通报显示,全国未完成确权登记的国有土地仍占存量土地的 7.3%,导致资产处置滞后。 - 权责划分不明,部分开发区管委会越权处置土地。 2. 评估体系滞后于市场变化 - 基准地价更新周期长(多数城市仍执行 2020 年版),与当前数字经济、低碳用地等新业态需求脱节。 3. 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未全面铺开,仅 29% 的省份建立国有土地资产负债表(2025 年财政部数据),难以反映生态价值等隐性资产。
2.2 管理执行漏洞 。
全周期监管断裂 - 批后监管薄弱,2025 年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全国已出让土地闲置率达 5.7%,其中工业用地闲置问题突出。 2. " 以地谋发展 " 路径依赖 -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2024 年全国84 个城市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比重仍超 50% 。 3. 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缺失 - 占补平衡政策执行走样,某省 " 旱改水 " 项目实际耕地质量下降 2 个等级,但仍通过验收获取建设用地指标。
2.3 利益分配失衡。
1.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 - 尽管推行”房地产税试点”,2023 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仍占地方财政收入的 31.6%(高于国际警戒线 20% ),地方政府为完成预算指标突击供地,导致商业和住宅地产库存激增。 2. 民生保障弱化 -保障房用地配建政策执行走样。
2.4 土地资产市场化运作不足。
2. 低价转让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属于国家垄断,交易方式包括拍卖、招标及协议,立足于经济层面而言,招标与拍卖方式与市场经济规律一致,可以体现国有土地供需情况,展现其价值。但是在土地出让过程中,政府和使用者通过协议方式出让,容易引发国有土地资产流失问题 [2]。
3. 增量土地供应失控、存量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不合理地增加土地供应,提升供给弹性,会影响土地价格,无法结合市场行情提高价格,导致国有土地收益受到负面影响。土地供应失控会直接影响存量土地的利用效率。通常相较于开发新的建设用地,旧城改造价格更高。供应大量增量土地,不利于城市土地潜力挖掘,无法有效盘活存量土地,提升利用率,导致国有土地资产经济效益受限。
3、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防治流失的措施
3.1 推行土地资产化正、负面清单 将国有土地资产市场化配置创新、数字化转型 、生态价值实现纳入正面清单;将涉及资源配置红线、数据与资金监管、生态保护禁区等纳入负面清单。
3.2 构建完善智慧监管云平台 整合”国土调查云””天眼系统”等资源,实现出让金缴纳、开竣工等多个个节点自动预警。运用卫星遥感 +AI 识别技术,对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低效土地实行月度动态监测。
3.3 构建合理的评估理论方法体系 在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中,要想确保所有权权益,应该系统征收土地所有权收益,建立完善的评估理论体系。促进基准地价及标定地价构建,持续对其进行更新,为增值税征收奠定基础。对于经济适用房变成商品房的现象,政府可采取明补措施,也就是先让用户缴纳地价款,如果其与经济适用房标准相符,通过联合批准后,政府可以返还部分。
3.4 发挥市场作用.
土地价格制定较为复杂,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大量交易获得。要想提升土地价格的合理性,适应市场规律,保护双方权益,应该采取市场化经营方式。土地招标和拍卖的市场化水平较高,能够提升公平性、公开性及公正性,保证交易透明性。要想有效展现土地资产价值,以免在出让中产生不良问题,需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拍卖及公开招标方式 [4]。
3.5 严控增量土地供应,推动存量土地开发
城市化进度日益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中,应该严格控制新的建设用地的供应,实现统一供应。要想约束城市扩张,高效地运用城市土地,政府需要控制土地份额供应,推动存量土地开发。还要推进土地转让市场发展,发挥市场作用,配置土地资源,提升其利用率。
3.6 完善监管及绩效制度
为了提升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效果,需要落实主体责任,对此,可以将资产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进行结合,如债务管理及预算管理。另外,还要持续更新国有土地资产系统,将资产绩效加入考核范围内,提升相关人员的重视,促进资产化管理工作落实,证实账实一致,保护国有土地资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属于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因此,相关人员应该明确意识到其重要性,认真地分析工作中的弊端和问题,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吴国东 , 黄荣强 , 黄勇梅 , 等 . 省区本级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实践与对策——以广西为例 [J]. 中国土地 , 2024, (06): 54-56.
[2] 董为红 , 胡碧霞 , 乌日娜 . 加强我国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建议 [J].国土资源情报 , 2018, (01): 9-12+28 .
[3]刘广田. 浅谈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所遇到的问题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 (18): 318.
[4] 苑韶峰, 吕军. 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中的弊端及其防治对策 [J]. 农机化研究 , 2004, (01): 63-64+66.
作者简介:周毅(1977.11-),男,汉族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作方向:土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