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提取信息”要素,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孔宁
江苏省徐州市杨山路小学 221000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属于关键环节之一,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扩大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引领学生从阅读中感知、感知中感悟、感悟中获取情感。所以,教师在阅文教学期间,需要有机结合兴趣激发、思考启迪及能力培养等,依托阅读活动带动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提高。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探究了学生信息提取能力,提升阅读思维能力,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程标准将阅读信息提取定位为阅读的关键性能力之一,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强化学生阅读深度,提升学生阅读素养。阅读的本质为自己提取信息,而非由教师提取并传递给自己。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借助阅读帮助学生开阔研究、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教授学生阅读中信息的提取方法,着重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及习惯,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掌握信息提取的技巧,为自身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设计主题阅读,引领整体感知
同一主题短文的设计与阅读,有利于学生筛选、甄别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随着学生同主体文本阅读量的增加,他们相应的也会储存更多的有关信息,后续一旦阅读的文章与学生了解的主题相似时,在信息获取及文章理解方面更轻易。相反,学生如果阅读了大脑中没有储存知识的文章时,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会吃力[1]。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点学生整体感知和提取信息时,需要引领他们探索课文相关依据,同时要求他们以现有的图式为根据展开个性化的解读,通过新信息的输出,扩大知识积累量,并顺利完成新知识结构的建构。
以教学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为例,教学期间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四次通知的内容展开圈划,并比较分析四次信息,了解随着通知次数的增加,信息的完整性也更高,且学生也能明白通知邀请发布中的地点和时间等缺一不可的要素。在完成本课教学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能力,教师可设计主题相同的短文,如《他们自己爬出来》等。在有关主题“通知”的广泛阅读中,学生会有新知识存储记忆形成,在今后接触同主题课文的时候能更迅速地理解、掌握,从而优化学习效率及成果。
二、依托阅读整合,分类储备信息
新课改背景下,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新教育中也是以“自主”“自立”“自动”的养成为目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自主阅读机会的提供,同时也应当关注学生在合作阅读与信息交流中积极参与性的培育,通过对课文的充分研读,促进阅读任职的形成,打造价值更丰厚的阅读课堂[2]。互动复述、课堂讨论与演绎、话题争辩、角色诵读、演讲比赛等形式,与信息提取密不可分,教师在这一过程应当做好合理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信息搜集能力的提高。
以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课为例,教师在梳理性解读了课文内容后,可组织学生参与互动学习活动:作者笔下的寒号鸟和喜鹊有什么区别?随后邀请同桌参与合作研究,以资深阅读体验为根据分享阅读体会。学生在参与合作展示中能够迅速且自然地予以回应,在形成自主阅读经历后也能加快互动学习的启动速度,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而教师此时可适时引导学生搜集信息,促进个性化阅读。在要求学生解读寒号鸟和喜鹊的区别时,鼓励他们自由、主动地发言,学生们认为“寒号鸟懒惰,整天只知道睡觉,得过且过。”“喜鹊勤奋,在冬季到来之前很早就做好了窝。”在完成合作学习后,教师负责归结学习情况,对学生搜集的阅读信息予以肯定,并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课文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通过此类互助阅读任务的设计,能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寒号鸟与喜鹊的差别,提供给学生大量思考的机会。同时,鉴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的缘故,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具备较明确的目标,即帮助所有学生形成全认知,而集体阅读中能够提取更全面的信息,因此能帮助学生有效提升阅读能力。而采取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能使学生形成更直观的印象,可深化学生阅读效果。
三、结合阅读口语,培养交际能力
通过阅读口语结合的非独立训练,能帮助学生解放嘴和头脑的同时,培养交际能力。新课标中指出小学三个学段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因此口语交际也密切关联着信息提取、分析及概括[3]。人们在提取信息时需要突出全面性,方可清晰、完整的描述所表达的事物。教师指引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信息提取、分析和交流的同时,通过对话交流促进思维的碰撞,即可使学生彼此交际能力得到培养。
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完成教学后可设计“‘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小/大?”的课后问题,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类似的句子并查找规律,总结出“我()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大”的句式。根据该句式不难得知,待提取的信息即为括号处的内容。接下来,组织学生相互采取相同的句式造句,并给出造句的原因、理由。学生在彼此互动的过程中,不仅能进一步深刻理解关键词句,文本信息提取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同时能够形成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归纳及表达能力也会有所增强。
四、引入举一反三,强化运用能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新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篇课文为对象指引学生反复训练信息提取,并针对学生课后提取的信息及时予以反馈,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可观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4]。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举一反三,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语。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为例,因去过黄山的学生占少数,教师可组织学生一同参与相关资料的查阅,如搜集黄山图片、观看风光片等,使学生对黄山形成初步了解。而在课文阅读中,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文本中用了哪些词语描写黄山奇石,阅读完成后学生自然会给出“仙桃石”“天狗望月”“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等答案。此时教师可继续提问“作者还有一些形容不出的奇石形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予以适当的指点,帮助他们顺利描述奇石形状),如“武松打虎”“乌龟爬山”等。最后,要求学生根据黄山奇石的特点为参照,用一个词进行概括,有学生给出“千奇百怪”的答案。整个教学过程中练习词语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黄山奇石形状描写词语的提取,并指点他们采取组词、造句的方式巩固练习,不仅可丰富学生词语积累量,且能帮助他们将其造句方法掌握,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掌握规律,从而促进词语运用能力的增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助力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提升中,应当入手于学生的专注力,采取主题阅读的方式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结合阅读整合帮助学生分类储备信息,通过阅读口语相结合培养交际能力,引入举一反三强化词语运用能力,在多方面策略方法的应用下,能使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更浓厚,且学习效果更突出,不仅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能掌握圈划关键词、信息词的技巧,从而实现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花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0(5):36-36.
[2]汪文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对策初探[J].信息周刊,2019,000(2019年36期):P.1-1.
[3]高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125.
[4]李燕.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