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开展
冉小庆
和田市古江巴格乡中学 新疆 和田市 848000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思想、理念为支撑,围绕具体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目标,借助情境创设引领学生直观化、形象化、具体性开展知识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与实施,势必更利于学生课堂参与热情的激发,同时对教学实效增强、学生体验丰富,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应以借助情境教学法为铺垫,去落实对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的革新与优化。让学生在情境的刺激、引领、驱动下,逐步获得历史综合素养的深度塑造。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开展
由于初中历史中涉及的很多知识点,不仅呈现形式极为冗杂、琐碎、多样,且对学生思维与理解能力的要求很高,以致通过对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去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势必更利于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以及和谐、欢悦、宽松的育人生态构建。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初中历史教学全新育人路径探析时,应将情境教学法贯通于教与学改革实践的全过程、各环节,并通过情境创设,从多层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与诱导,以此去增强初中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丰富性、延展性,使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的育人功能得以最大化发挥。
一、创设直观化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近距离感知中深刻体味历史之内涵
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随着各类媒介技术、资源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深度运用,以媒介素材为支持的直观化历史课堂情境创设,则成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有力支撑。因此,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时,应以创设直观化课堂情境为依托,就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关键事件等,以媒介视频、图画、音频等直观呈现至学生视域,为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认识历史而助力。使直观化情境的创设,更好促使学生课堂参与度、存在感的出发,为初中历史课堂增添无限生机与活力。可利用直观化情境的刺激,为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历史而搭建平台,去深化学生对课内所学历史事件、现象之内涵的理解。而且,学生在视频、图画等观摩过程中,其思维与理解的局限性、狭隘性也会进一步化解,这又是确保学生系统化、全方位学历史、用历史的关键铺垫。例如,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中,可顺势引入《汉武大帝》精彩片段剪辑,为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期间所推行的政策、措施,以及其所产生的历史作用。而在完成视频观摩后,可依托教材主要内容,以及学生所获取的相关信息,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达到强盛顶点的原因,以及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开启的历史必然。以通过直观化课堂情境的创设,使课堂教学内容在呈现形式上更为丰富,来推动学生对课内重点、难点的内化,去保障教学实效的增强。
二、打造问题化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深层次解析中充分领略历史之魅力
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所需掌握的重点知识、关键内容等,与辅助性问题有机衔接起来,为学生在深层次解析、全方位研判中高效学习历史而拓宽渠道,则不仅是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学生理解的关键,更是彰显历史课堂魅力的必然。因此,教师在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时,应以学情为参考,将具体教学内容迁移至问题领域,且通过对问题化情境的打造,引领学生去开展对不同历史规律的分析,以进一步增进师生、生生的课堂互动,使历史课堂活力四射。同时,学生在参与问题解析、研讨中,对于一些重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这又会为学生夯实认知基础而拓宽渠道。例如,在《远古的传说》教学中,可以 《201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例》为铺垫,组织学生在了解其中所记载的关键历史事件、典例等过程中设问:黄帝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尊敬?他对中华民族有什么贡献?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从多维时空去认识远古时期华夏历史的全过程。随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情境内继续自学教师所提供的《皇帝战蚩尤》、《涿鹿之战示意图》等素材,并精准区分华夏族、汉族之间的关系。据此继续追问:什么是禅让制?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有哪些?以此去培育学生的历史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同时深化对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力的触发,让教学指导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构建探究式课堂情境,让学生在互动性交流中深入体味历史之韵味
探究式课堂情境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中互助协作意识的增强,而且对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营造,也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通过对探究式情境的创设,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在历史学习中互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彼此间的交流分享中,就关于不同学习内容的新看法、新认识、新感想进行阐述、论证、分析,去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存在感。同时,置身于探究式情境内,多数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也会更为多样、丰富,这又是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例如,在《三国鼎立》教学中,可将学生所喜爱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相关历史事件,以小故事的方式呈现至学生视域,让学生在分组研讨中,参考教材内容去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同时探讨了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去深化对学生的历史归纳总结能力培养。此外,还可借助思维导图等认知工具,促使学生在探究式情境内,就“三国”时期各类历史现象、事件等进行针对性梳理、归类,以切实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去落实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打造。又如,在《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中,可依托探究式情境,组织学生采用话剧的形式,从历史视角去呈现张骞出使西域告别汉武帝的整个过程,去推动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的发展,使探究式情境的功能得以最大化发挥。
四、结论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开展,既是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体验的必然选择,更是增强教学实效、优化教学设计的关键途径。同时,学生在情境中所进行的互动、研讨、交流等,又是其直观、具体、形象了解一些核心历史事件之实质、内涵的坚实保证。可以说,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势必会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领域推进注入新鲜血液,这也是活化学生历史思维、深化学生历史理解的有力支撑。因此,教师在探究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有效策略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认知发展需要,以及教学重点难点要点等,不断细化对丰富情境资源的开发、筛选,让学生在涉及领域宽泛、呈现形式多样的课堂情境内,灵活选用多种方式落实对一些关键学习内容的理解、吸收、内化。使直观化、问题化、探究式情境的创设,为学生从多视角审视、研判、剖析各类历史事件、现象、规律而提供支持,以此去促使学生唯物史观、探究意识等发展,让初中历史课堂魅力四射、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张萍.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1,(21):95-96.
[2]徐梅.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研究[J].名师在线,2018,(2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