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新创业大赛对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作用分析

作者

王莹

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会 529000

摘要:论文选择了“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的典型案例,基于创新创业大赛的实证研究,研究了创新创业大赛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竞争力中所起的作用。事实证明,“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在促进地区专利产出增长方面发挥了显著且持久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推动我国创新创业大赛与区域创新需求的有效对接,更好地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赛;区域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为基础,实施一系列较为有效的创新政策,开展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既可以分析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又可以判断该地区经济政策的设计与执行情况,是一种对政策进行强有力的分析手段。特别是在国家出台多项区域发展战略的情况下,采用区域创新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创新创业协同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适宜。

1区域创新理论

创新是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都被视为创新的高地,在科技革新、技术原创性等维度远超其他国家。创新体系包含国家、地区、技术和产业三个核心因素,从创新系统的角度看,它强调了各因素间的系统联系与协同效应。区域创新系统的行为主体主要有:地区行业和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识转移机构以及政策制定者。区域创新系统强调高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长期而系统的关系,这对促进区域创新和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区域革新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中效果显著的载体,特别是产学研合作可以给区域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运用知识外溢的理论与方法,将区域内的知识投入与其开展的创业活动进行关联,表明新创高科技企业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所在地区和学校的人才产出,基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深入推进,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在不同层次、不同要素、不同种群之间,以及不同种类之间都有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

在我国自主创新体系理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有学者认为,现有创新系统的相关理论已不能适用于区域层面的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认为区域技术创新是由区域内部经济、社会、文化、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各个区域内部,应着重关注不同要素的相互影响,以及对整体创新能力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为群体学习、交流和互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利于营造良好的科创环境,进一步凸显创新的成效。在彼此的交流与协作中,创新主体能够从区域创新系统中汲取灵感,并知识要素积累、创新思维深化的过程中,汲取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改善整个区域创新系统。

2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以“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为例,分析创新创业大赛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2.1实证评估

在相关数据调研与整合的基础上,讨论区域创新产出和创新创业大赛这两个重要变量的内生联系。对于前者,采用专利数加以评估。而后者,则选取我国“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大赛的获奖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此作了实证研究。之所以选取“挑战杯”比赛的数据来刻画创新创业大赛,主要基于其创造题材广泛、覆盖专业众多,且在近年数据统计中显现出较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从1989年第一次举办“挑战杯”大赛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才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京中星微电子、安徽中科大讯飞中的著名企业家。另外,“挑战杯”大赛在技术成果转化率方面也很突出,从签约项目数量、现场科技人才引进情况、技术成果转让情况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增长,其中第9届“挑战杯”的成果转化金额已经超过了3500万元。

此外,本研究亦提出一系列的控制变数。其中涵括了以下维度:(1)区域研究与发展开支情况:由于各地区研发支出的数据不够全面,所以我们使用了各地区企业R&D费用的替代方法;(2)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Rgdp):按各地区人均GDP计算;(3)区域的经济开放度(Open):指地区出口额占GDP的比重;(4)区域人力资本(Edu):按区域内在校学生人数/区域人口计算;(5)地理效应:参考东部(Dumeast)和中部(Dummid)的相关变量加以描述。

鉴于创新和创业竞赛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内生影响,本文选择了一、二期的技术ZB变量作为工具变量。然后,参考Gurreroand Sero(1997)提出的分析方法,将所有的控制变量都作一次迟滞,以此保证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内生问题。此外,本文还依照常规方法,对全部不含比例的变量进行量化分析。

2.2检验结果

在开始回归分析之前,各变数间之相关性试验。具体数据统计为表1。

通过对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区域“挑战杯”大赛的奖项数量与区域专利产量有很大的正相关关系,这是本课题前期研究的初步证实,而且,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下,说明本研究之模型设置并无显著共线性。

利用工具变量二阶段最小二乘(IV-2SLS)或最小二乘(OLS)进行回归分析均显示,“挑战杯”竞赛的获奖数量对地区专利产出的促进效果是显著的。在所有的受控变量中,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排在第3位。研究表明,以“挑战杯”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大赛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挑战杯”大赛的实际情况也证明,这项比赛日益受到了各大企业的重视,也逐渐成了企业吸纳创新成果、推动学校科研合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挑战杯”大赛的平台上,有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得以转化。

在对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地区科研投入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地区的创新产量有显著的影响。而区域学生群体与人口比对区域创新没有明显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的当下教育制度与区域创新需要的不匹配,同时,也指出我国教育制度需要得到革新与改进,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3结论

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希望通过创新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我国科创活动的重要实施方式,通过与区域创新需求紧密联系,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现知识创新和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本文围绕着创新创业大赛和区域创新能力提高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主题展开。首先,通过对“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与区域专利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相应的测度模型。运用IV-2SLS回归方法,对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上述发现显示出两项重大政策含义:一是高效的研究和教学要与区域创新需要相结合,在课堂以外,还要主动地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协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地方政府要大力扶持创新创业大赛,把创新实践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实践中培育“通晓学术、钻研技术、乐于创造”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磊,王栋磊.创业生态系统、区域创新与创业活力——来自96个大中城市的经验证据[J].新疆财经,2023,(03):57-68.

[2]陆春萍,张秀梅.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路径——基于区域创新体系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3,(03):77-82+89.

[3]杨轲,梁赟亮,傅昱,等.创新学科竞赛组织体系以促进区域创新人才培养——以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甘肃赛区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11):57-60.

[4]查博.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创新创业发展预测与区域发展比较——以陕西与四川为对象[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9):76-85.

姓名:王莹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陕西渭南

现有职称:科技情报研究实习员

研究方向:科技情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