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中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探讨
和金明
云南建投第一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云南 650000
引言
水利工程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防洪减灾、河流治理、农业灌溉等诸多社会功能,对社会安全稳定意义重大。近年来,环境破坏导致全球水资源受影响,部分地区出现短缺,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愈发重要。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迅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原因,建设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同时,水利工程建设有其特殊性,存在联系性、易污染等质量管理难点。因此,优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建设质量,对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涵盖多方面内容且具有重要意义。从内容来看,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需保证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工程的功能需求。施工过程中,要对原材料质量严格把控,确保使用的水泥、钢材等符合相关标准;规范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基础处理、混凝土浇筑等作业;还要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后期验收环节,需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工程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其重要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水利工程多涉及防洪、灌溉、供水等民生领域,优质的质量管理能保障工程结构安全稳定,有效发挥防洪减灾作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灌溉和供水方面,高质量的工程可确保水资源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供应。同时,良好的质量管理能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水利工程建设及其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25年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涵盖水资源开发、防洪减灾等多领域,新建和续建项目数量显著增加,总投资规模创新高。在水资源开发上,新增水库蓄水能力达数十亿立方米,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也取得进展,新增防洪工程保护范围超百万平方公里。投资上保持高水平且结构优化,中央财政向中西部倾斜。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政府积极推动健全工作。如2024年10月水利部办公厅发布相关方案,提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用3年左右进一步落实质量责任、加强监管等,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3、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难点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存在联系性和易污染两大难点。联系性方面,水利工程是复杂系统工程,各环节联系紧密。空间上,大型水利工程跨地区,涉及不同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如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地、输水线路和受水区相互关联,任一环节状况都会影响其他部分。时间上,从规划到运营维护,各阶段相互影响,规划不合理会导致设计缺陷,施工质量问题会给后期运维留隐患。质量管理需具系统性和全局性,否则易引发连锁反应,危及工程质量安全。而易污染方面,水利工程与水资源紧密相关,建设中施工活动易污染周边水环境,如废水排放、扬尘飘落、固废丢弃等。建成后运营也可能面临水污染风险,如水库富营养化,给质量管理带来挑战。
4、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现存问题
4.1体制和机制问题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在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从体制来看,部分地区存在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的状况,不同部门之间在质量管理上缺乏有效协调与配合,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在机制方面,质量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监督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监督网络。质量考核和奖惩机制也不够健全,对质量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缺乏足够的奖励激励,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责任主体惩处力度不足,无法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2建设人员与管理问题
建设人员与管理层面的问题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建设人员方面,部分施工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质量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违规操作,影响工程质量。管理人员也存在管理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能科学有效地组织施工和监督质量。
4.3工程材料与技术问题
工程材料与技术方面的问题给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带来了隐患。在工程材料上,材料采购环节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一些劣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影响了工程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材料的储存和管理也不够规范,导致材料性能下降。技术层面,部分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的施工技术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现代水利工程高质量建设的要求。
5、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策略
5.1完善建设主体质量保证子体系
完善建设主体质量保证子体系是优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建设主体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责,确保质量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检验,确保工程实体质量。
5.2重构政府质量监督子体系
重构政府质量监督子体系是优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政府要明确质量监督职责,加强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提高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创新质量监督方式,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建立质量监督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质量监督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加强对质量监督工作的考核评价,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5.3构建社会质量信用评价子体系
构建社会质量信用评价子体系是优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补充。要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质量信用评价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指标和方法。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质量信用进行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市场准入、招投标等挂钩。通过建立质量信用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公开市场主体的质量信用信息,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整体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意义重大且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现存的质量管理体系在体制机制、人员管理、材料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还面临联系性和易污染等管理难点。通过完善建设主体质量保证子体系、重构政府质量监督子体系、构建社会质量信用评价子体系等策略,能有效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未来,各相关方需持续重视质量管理,不断探索创新,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保障水利事业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贺振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J].相关期刊,2021.
[2]欧阳子玉.浅谈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J].科学与财富,2021.
[3]李勇,周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水利技术监督,2023,31(02):1-5.
[4]王龙.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策略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2,50(11):213-215.
[5]刘旭涛.基于全过程管理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控措施研究[J].陕西水利,2023,(02):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