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探讨
丁雪莲
武宣县思灵镇中心校 545909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比如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小组交流、写读后感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积极学习,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
引言:小学阶段是一个对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会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他们的理解能力更强,思维会更加活跃。教师也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调整,将自身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一个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习的欲望。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在教学中经过实践和检验的成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改善阅读教学现状.
1 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阅读,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阅读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更深刻,对文章的记忆更牢固。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进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步调来调整阅读的方式,这一能力不仅可以迁移到语文以外的学科学习中去。对于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阅读,可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使他们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长期坚持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并主动地寻找阅读材料,拓展知识。语文教学不能只依靠老师的讲,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才能获得更深刻的领悟。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实践
2.1 有效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氛围,是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先决条件。我们可以在教室中图书角中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与小学生们相对应的书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阅读,教师会将一些优秀书目传递给每个学生,班级里也会经常组织集体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互相交流感受读后收获,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相互喜爱的阅读学习氛围。教师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先不直接解答,而是提出一些合理性的问题。学生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学生们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语文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学生们在较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他们会很乐意地去学习课文。灵性,读后感会明显提升。我们进行阅读教学不能只是依赖课本,可以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定语境,让学生们能从中体会到语文的用途。
2.2 有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教学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基本上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课,不可能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必须把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改为学生主动接受的实践课堂。一种方法是创设任务驱动学习情境,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结成学习小组,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了解人物性格,熟悉故事情节。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小组内的学生必须反复研读课文,彼此讨论,认真倾听,全身心地沉浸其中,比听老师讲道理的效果更直接。另一种方法是开展研究性读书讨论,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独立研读课文,写出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对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全班学生再讨论,直至达成共同观点。教师在课堂上只需作引导,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实践活动可以结合校园生活,让学生真正“接地气”,教师结合社会生活,设计读写结合的任务,如让学生在了解身边人后采访他们并写一篇报道。这种真实情境的语文运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查阅资料、修改稿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教导者变成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学生在实践中不但能习得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会学且能终身受益。
2.3 有效实施潜移默化的引导与情境教学
学生若是硬性地被给予知识,反而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传统语文课堂过分侧重记忆知识点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采用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情境教学,则可以一改这种状况,让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引导自己展开学习。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例如:要学习一篇描写春天的课文,那么在此之前,让学生回忆校园里花草树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当中。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进入课文作者的认知世界。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组问题:问题1: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问题2: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问题3:假如我遇到他们,我会怎么做?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学生自然会被吸引到更深的思维中去。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将语言文字融入到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中,教师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让学生会心一笑,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比讲道理更加有效。
结束语:本研究借助系统分析,深入探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策略,为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开辟了全新思路。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进程,这要求教师始终保持投入并给予耐心引导。期望本研究可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助力更多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实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丝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5年第2期,第122 - 126页
[2]徐小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5(3):166-169。
[3]付有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研成果与传播,2024(5):07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