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战略中新闻出版助力地方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作者

潘琦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潘琦(1986.3—),女,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硕士研究生,副编审,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研究方向:图书出版。

摘要: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系统地归纳了新闻出版对区域文化保护、传播和创新所发挥的作用,细致地梳理了新闻出版在助力地方文化建设过程中在资源联动、传播平台、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地针对地提出了相关实践路径,如加强资源统筹联动、打造资源传播组合以及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旨在帮助新闻出版更好地与区域文化建设相融合,进而更好地发挥新闻出版对乡村振兴的支持性功能。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闻出版;地方文化建设;实践路径;文化融合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地方文化建设是乡村建设的 “灵魂”,寄托着乡村记忆、精神和特质。作为文化传播主体的新闻出版行业,深刻把握助推乡村地方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不仅能深度挖掘乡村文化的资产价值,还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持续提供持久动力,推动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融互进的良性发展。

二、新闻出版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一)文化传承:筑牢地方文化记忆根基

新闻出版以系统的出版形式使地方文化传承载体得到专业化、常态化运作。无论是历史传说故事、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还是地方方言文化、民俗风俗,新闻出版通过丰富的内容,对这些文化形态进行记录和保存。音像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的问世还使得无法用语言表述的诸如传统戏剧、民间舞蹈等形式得以保留动态影像,鲜活记录了地方文化发展。

(二)文化传播:拓展地方文化辐射范围

新闻出版通过广泛的发行渠道和众多的媒介渠道跨越地域的局限,使地方文化传播到更大的舞台。传统新闻出版通过发行报纸、期刊、图书,覆盖全国乃至全世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地方文化。新媒体条件下新闻出版革新传统业态,通过数字出版、网络等平台提升地方文化的传播效率和影响范围,如故宫出版社推出的《紫禁城祥瑞》数字互动图书应用了 AR 技术,让读者近距离感受紫禁城文化,图书一经发布就在各大数字终端获得巨大的下载量和浏览量,有效地推广了中国传统宫廷文化。

(三)文化创新:激发地方文化时代活力

通过对传统文化中传统地方文化元素进行重新挖掘和现代演绎,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成果。例如,莫言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展开的一系列文学作品,把地域乡土环境、民间传说与现代文学创作方法结合起来,不仅在国内产生较大反响,在国外也引发中国文化地方性热潮。还有像动漫、影视等新兴文化产业形态与新闻出版业的结合,使新闻出版对文化创新发展所发挥的功能更大。例如,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古代神话故事为创作源泉,融入地域文化特点,运用现代动画技术进行重新演绎,取得票房口碑齐丰收的成果,从而成为传统文化创新转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三、新闻出版助力地方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资源整合机制不完善,协同效应未充分发挥

当下,新闻出版单位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时,存在资源分散,合力不足的现象。从整体来看,地方政府、文化单位、新闻出版单位以及民间组织尚未建立起协调沟通的有机关系,在挖掘整合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各部门独自运行,重复开发建设。此外,新闻出版单位和地方文化单位在进行信息共享和项目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阻力,没有凝聚成强大的力量进行推进和统筹地方文化建设工作。

(二)传播模式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时代需求

虽然新闻出版企业已经在新媒体领域有所涉猎,但是依然在地方文化传播方面存在着传播方式滞后的问题。一方面,传统纸质媒体在地方文化传播方面依然占据重要的传播地位,而对于新媒体平台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传播速度慢、传播覆盖范围不广。另一方面,行业缺少对新媒体传播特点与受众需求的深入发掘,传播的内容形式简单、吸引力不够,无法满足广大年轻人群和互联网时代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专业人才短缺,制约行业发展潜力

新闻出版在推动地方文化发展建设中,要求既具有新闻出版从业知识又对地方文化有所了解掌握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现状是行业内缺乏这样的人才。从教育层面讲,目前高校相关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新闻出版行业需求,缺乏对地方文化的研究与出版从业的课程设置;从自身培养机制上,新闻出版行业自身对从业人员的人才培育不到位,缺乏对从业人员地方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视,进而降低新闻出版助力地方文化建设的质量与成效。

四、新闻出版助力地方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资源协同整合,构建地方文化建设共同体

新闻出版单位应积极与政府、高校、企业等进行深度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地方文化共同体。当地政府发挥统筹管理职能,制定当地文化出版发展规划,整合各方资源,为新闻出版项目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新闻出版单位与高校联合成立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将地方文化资源加以系统研究和挖掘。新闻出版单位与企业合作,应用市场手段,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方式,推动地方文化资源得到产业化发展,增加地方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二)构建多元传播矩阵,提升地方文化传播效能

新闻出版企业应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构建传统媒介和新媒体融合一体的多渠道传播格局。在传统媒介方面,调整报刊、杂志、图书的内容设计、表现方式,产出更多有区域特色、高品质的文化出版物;在新媒体领域,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快手、网络直播等形式,创新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和形式。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夯实地方文化建设人才基础

出版单位和高等院校、职业教育院校开展深度、全领域的人才培养合作。高等院校要合理优化相关专业学科的课程,增加相关专业学科和地方文化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知识理论扎实、具有地方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出版机构内部要有相关的专业性人才培训机制和措施,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针对地方文化的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等,提升从业人员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播能力。出版单位还可以建立相关的人才激励机制,对在地方文化出版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团队进行相应的表彰和奖励,鼓舞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五、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闻出版业服务区域文化建设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使命,当前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立足于资源的整合聚合、构建融合平台、优化人才培育等的实践努力,有助于发挥新闻出版业优势,深入融合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在将来持续探索、不断创新,将不断释放更多新方法、新模式的积极效应与能量,促进区域内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同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达成。

参考文献

[1]贾浩伟.新闻治理与乡村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新闻政策变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23.

[2]张席贵.乡村振兴需发挥好农家书屋作用[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03-04(002).

[3]马永强.农家书屋的文化创新与新闻出版业面临的挑战[J].出版广角,2008,(0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