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运新枢纽背景下,打造临港多式联运中心
谭光明
上海易浦物流有限公司、上海易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上海,200080
姓名 : 谭光明,出生年月:1969年6月7日,性 别:男,民 族:汉,籍 贯:湖北天门,学 历: 硕士,职 位: 董事长,研究方向: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
摘要:在全球航运业转型升级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本文探讨打造临港多式联运中心的战略意义、实施路径与挑战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多式联运在提升物流效率、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结合最新科技如物联网、大数据的应用,提出构建高效、绿色、智能的临港多式联运体系框架。本文旨在为全球航运新枢纽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推动全球物流供应链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全球航运新枢纽;临港多式联运;物流效率
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航运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构建全球航运新枢纽,特别是打造集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临港多式联运中心,成为提升国家物流竞争力、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关键举措。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临港多式联运中心的建设路径,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国际贸易格局的深远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全球航运新枢纽与多式联运发展趋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今天,全球航运业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航运新枢纽的构建成为关键。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航运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1]。多式联运作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模式,以其高效、灵活、环保的特点,成为提升航运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途径。
全球航运新枢纽的建设,旨在通过整合海陆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形成综合交通枢纽,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流动。在此背景下,多式联运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运输过程更加透明、可控;二是绿色化转型加速,低碳、环保成为航运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三是标准化与协同化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
二、临港多式联运中心构建的关键点
(一)环境与可持续性挑战
在临港多式联运中心的构建过程中,环境与可持续性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挑战。随着物流活动的增加,能源消耗、碳排放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实现绿色物流、低碳运营成为临港多式联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需要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如清洁能源车辆、高效节能仓储设施等,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加强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物流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需积极推广绿色包装和绿色运输方式,减少包装废弃物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二)安全与风险管理
在临港多式联运中心的运营中,安全与风险管理是确保物流顺畅与高效的核心环节。由于多式联运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和复杂的物流链条,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为了有效应对安全挑战,临港多式联运中心需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与安全意识教育、实施全面的安全检查与监控等。还需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减少损失与影响[3]。风险管理也是关键,中心需对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影响程度,确保物流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
(三)市场竞争与合作
市场竞争方面,随着全球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临港多式联运中心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众多物流企业的激烈竞争。为了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中心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加强品牌建设,优化物流网络布局,以吸引更多客户和货源[4]。还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合作方面,临港多式联运中心需积极寻求与上下游企业、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机会。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物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例如,与港口、铁路、公路等运输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确保物流运输的顺畅与高效;与政府部门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与国际物流企业合作,则可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临港多式联运中心构建策略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优化
交通枢纽整合,需加强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枢纽的整合,形成无缝衔接的物流网络。通过建设多式联运换装设施,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快速转换,提高物流效率。物流园区规划,合理规划物流园区布局,确保各类物流设施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物流园区应集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为临港多式联运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骨干交通网络构建,加快构建以临港多式联运中心为核心的骨干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铁路专用线等。这些骨干交通网络应覆盖周边重要城市和产业区域,为临港多式联运中心提供便捷的物流通道。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临港多式联运中心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
(二)信息平台与智能技术应用
信息平台建设:构建统一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实现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该平台应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等功能,为物流参与方提供实时、准确的物流信息,促进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平台,可以实现物流订单的在线接收、跟踪、管理和结算,提高物流作业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智能技术应用: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临港多式联运中心的智能化升级。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流设备的互联互通,提高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物流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物流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高效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保障信息平台的稳定运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通过学习和优化算法,提高物流作业的智能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三)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
国家与地方政策,国家及地方政府通常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多式联运的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这些政策旨在降低多式联运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其竞争力。专项规划,政府会制定专门的规划或行动方案,如《临港新片区交通强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35年)》,明确多式联运中心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其提供明确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导向。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临港多式联运中心的运营提供法律保障。这包括制定和完善关于多式联运、物流园区、交通枢纽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责,规范市场秩序。
结语:
综上所述,打造临港多式联运中心是适应全球航运新枢纽建设需求、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构建、政策环境优化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显著提升物流效率,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国际竞争力。面对环境可持续性、安全风险及市场竞争等挑战,需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临港多式联运中心的稳健运行与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全球合作的深化,临港多式联运中心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侯小菲.天津港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23(01):107-108.
[2]张金丽.战略叠加背景下淮安建设多式联运物流中心策略[J].集装箱化,2023,34(4):14-15.
[3]彭聪.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国际多式联运货物路径选择研究[J].物流科技,2022,45(12):83-85.
[4]左雷,徐柏安,孙思宇,等.武汉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J].物流技术,2022,41(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