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环境保护

作者

王冰

370829198608212930

摘要: 在采矿工程领域,矿山废弃物的大量产生与不当处置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本文深入剖析矿山废弃物的类型、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危害,阐述资源化利用所涵盖的技术路径、应用场景以及在环境保护层面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尾矿、废石、矿渣等废弃物在建筑材料、土壤改良、有价金属回收等方面的资源化利用策略;同时,直面技术研发投入大、市场推广困难、政策法规不完善等挑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旨在为采矿工程从业者提供深度技术指引,助力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矿山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推动矿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迈向新高度。

一、引言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持续扩大,矿山废弃物如尾矿、废石、矿渣等的产生量与日俱增。这些废弃物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因其中含有的重金属、有害物质等,在雨水冲刷、风化等作用下,对土壤、水体、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威胁生态平衡与周边居民健康。与此同时,矿山废弃物中蕴含着诸多可再利用资源,若能实现资源化利用,将变废为宝,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是采矿工程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矿山废弃物的类型、特性与环境危害剖析

(一)矿山废弃物的类型

1.尾矿

矿石经选冶后剩余的细粒废渣,通常含有少量未回收的有价金属、脉石矿物及选矿药剂残留。其粒度细小、量大且长期堆存,是矿山废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如铜尾矿、铁尾矿等,成分复杂多样。

2.废石

采矿过程中剥离的围岩、夹石,主要成分取决于矿体围岩性质,多为各类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废石等。废石量大,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改变地形地貌,影响生态景观。

3.矿渣

冶炼过程产生的废渣,富含重金属氧化物、炉渣矿物等,具有高温、高碱性或酸性特点,如铅锌冶炼渣、钢铁冶炼渣,若处置不当,其中重金属易渗入土壤、水体,引发严重污染。

(二)矿山废弃物的特性

1.成分复杂

包含多种矿物、金属元素及化学药剂,不同矿山废弃物成分差异显著,取决于原矿种类、选矿工艺、冶炼方法等,增加资源化利用难度,需针对性开发技术。

2.稳定性差

尾矿、矿渣多呈松散粉状或颗粒状,在自然环境下易受风化、雨水冲刷影响,导致扬尘污染、水土流失,其中有害物质随之迁移扩散,危害周边环境。

(三)矿山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1.土壤污染

重金属离子(如铅、镉、汞等)渗入土壤,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抑制植物生长,且通过食物链富集,威胁人体健康,如铅锌矿废弃物周边土壤铅含量超标,农作物重金属污染严重。

2.水体污染

矿山废弃物淋溶水含大量悬浮物、重金属、酸性物质,未经处理排入地表水、地下水,使水体浑浊、pH 值异常,毒害水生生物,如酸性矿坑水排放导致河流鱼虾绝迹,水生态系统崩溃。

3.大气污染

尾矿库、废石堆扬尘,以及矿渣堆放散发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矿区及周边大气环境,引发雾霾、酸雨,影响居民呼吸道健康,如露天堆放的煤矸石自燃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三、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径与应用场景详述

(一)建筑材料生产

1.尾矿制砖

利用尾矿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粘结剂,经成型、烧结等工艺制成建筑用砖。尾矿中的硅、铝等成分可提供砖的强度,如铁尾矿制砖,不仅消耗大量尾矿,产品还具有良好抗压强度、保温隔热性能,可替代黏土砖用于建筑工程,减少土地资源占用。

2.废石加工骨料

将废石破碎、筛分,制成混凝土骨料、道路基层材料等。花岗岩废石加工的骨料用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提升混凝土耐久性;石灰岩废石破碎后作为道路底基层材料,增强道路结构稳定性,实现废石资源化利用,降低建筑材料生产成本。

(二)土壤改良

1.尾矿改良土壤质地

部分尾矿富含微量元素、矿物质,经无害化处理后施用于贫瘠土壤,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如磷尾矿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磷元素,适量添加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实现尾矿与农业生产协同发展。

2.矿渣中和土壤酸碱度

碱性矿渣用于酸性土壤改良,通过酸碱中和反应调节土壤 pH 值,使土壤适宜农作物种植。如钢铁冶炼渣中和酸性红壤,释放土壤中被固定的养分,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三)有价金属回收

1.尾矿再选

采用先进选矿技术,对尾矿重新选冶,回收残留有价金属。如采用重选、浮选、磁选联合工艺从铜尾矿中再次提取铜、锌、金等金属,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减少资源浪费,为矿山创造额外经济效益。

2.生物浸出技术

利用微生物氧化还原特性,从低品位矿石、尾矿中浸出金属。嗜酸细菌可将硫化矿中的铜、铁等金属离子溶出,再通过后续工艺提取回收,该技术环境友好,适用于难选冶矿石,拓展资源利用边界。

四、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面临挑战

1.技术研发投入大

开发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需购置先进实验设备、开展科研攻关,资金需求大。如生物浸出技术研发涉及微生物培养、工艺优化,前期投入数百万,中小企业难以承担,制约技术推广应用。

2.市场推广困难

矿山废弃物制成的产品在市场认知度、认可度方面存在不足,消费者担心质量问题。如尾矿砖相比传统黏土砖,市场接受度低,销售渠道不畅,企业盈利困难,影响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

3.政策法规不完善

现有政策对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激励不足,缺乏强制约束与标准规范,导致部分矿山企业积极性不高,随意堆放废弃物现象仍存,监管执法缺乏依据,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二)应对策略

1.多元融资与产学研联合

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分摊成本;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信贷、风险投资,支持技术创新。产学研协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加速成果转化,如联合开发尾矿高值化利用技术。

2.产品质量认证与市场培育

建立矿山废弃物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开展权威认证,提升产品公信力;通过举办产品推介会、示范工程建设,展示产品优势,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引导消费者认可使用。

3.政策法规完善与监管强化

政府出台税收优惠、补贴政策,对资源化利用企业给予奖励;制定废弃物排放标准、利用规范,加强监管执法,督促矿山企业落实责任,对违规堆放严厉处罚,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五、结论

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攻克技术、市场、政策难题,精细打磨各环节利用策略,有望构建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的矿山新生态,为全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注入磅礴动力,开启矿业绿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黄艳利,王文峰,卞正富. 新疆煤基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21,49(1):319-330.

[2] 杨志强,王永前,高谦,等. 金川镍矿废弃物在充填采矿中利用现状与展望[J]. 矿产综合利用,2017(3):22-28. DOI:10.3969/j.issn.1000-6532.2017.03.003.

[3] 张金青. 我国矿山尾矿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产新型房建材料系列产品[C]//全国地震灾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节能抗震房屋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2009:51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