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械加工设备安全性能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

潘宏宇

吉林省正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吉林 长春 130000

     

一、引言

在机械加工行业,设备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机械加工设备通常在高速、高压、高负载等复杂工况下运行,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其结构和运行原理也愈发复杂,这对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与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检测与评价方法在面对新型设备和复杂工况时,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因此,深入研究科学、有效的机械加工设备安全性能检测与评价方法,对于预防事故发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机械加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械加工设备常见安全隐患及现有方法不足

2.1 常见安全隐患

机械加工设备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机械伤害、电气故障、噪声与振动危害等。机械伤害主要源于设备的运动部件,如旋转的主轴、传动带、齿轮等,操作人员若不慎接触,可能会卷入其中,造成肢体损伤。电气故障则可能导致设备漏电、短路,引发触电事故或火灾。此外,长时间运行的机械加工设备会产生噪声与振动,不仅影响操作人员的听力健康,还可能导致设备零部件松动、磨损加剧,降低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

2.2 现有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现有的机械加工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方法多侧重于对设备的外观检查、简单的功能测试以及定期的维护保养检查。这些方法往往只能发现一些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安全问题,对于设备内部深层次的隐患,如零部件的疲劳损伤、电气系统的潜在故障等,难以有效检测。例如,传统的外观检查无法检测到设备内部零件的微小裂纹,而这些裂纹在设备长期运行后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2.3 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

在安全性能评价方面,现有的评价方法多依赖于经验和定性分析,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评价指标往往不够全面,没有充分考虑设备的运行工况、使用环境等因素对安全性能的影响。而且,评价过程主观性较强,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导致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低。例如,在评价设备的整体安全性时,可能仅考虑了设备的部分安全装置是否齐全,而忽略了设备的操作流程是否合理、人机工程学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等重要因素。

三、机械加工设备安全性能检测与评价方法

3.1 基于物理参数检测的方法

通过对机械加工设备的关键物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异常变化,从而检测出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利用振动传感器监测设备运行时的振动幅度和频率,当振动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设备存在零部件松动、不平衡等问题。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设备关键部位的温度,如电机、轴承等部位,温度过高可能提示设备存在过载、润滑不良等安全隐患。此外,对设备的电流、电压等电气参数进行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电气系统的故障,如短路、漏电等。

3.2 基于故障模式分析的方法

故障模式分析是一种深入探究设备潜在故障原因和影响的方法。首先,对机械加工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功能分析,确定每个部件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然后,针对每种故障模式,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检测方法。例如,对于机床的刀具系统,常见的故障模式有刀具磨损、刀具破损等。通过对刀具的切削力、刀具寿命等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刀具的磨损情况,及时采取换刀措施,避免因刀具过度磨损导致的加工精度下降和安全事故。同时,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将设备的顶事件(如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分解为多个中间事件和基本事件,通过分析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小割集,即最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故障组合,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测和预防。

3.3 基于综合指标评价的方法

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安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应涵盖设备的设计制造质量、安全防护装置、操作流程合理性、人机工程学设计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等多个方面。例如,在设计制造质量方面,考察设备的结构强度、稳定性、零部件的可靠性等;安全防护装置方面,评估设备的急停按钮、防护栏、光幕传感器等装置是否齐全有效;操作流程合理性方面,审查设备的操作规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易于操作人员理解和执行。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量化评价,得出设备安全性能的综合得分,从而准确判断设备的安全等级。

四、检测与评价方法的应用实例分析

4.1 实例介绍

某机械加工厂对一台大型数控车床进行安全性能检测与评价。该数控车床已使用多年,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如轻微振动、加工精度下降等。检测人员仔细检查了机床的各个部件,发现主轴轴承磨损严重,导致运转时产生细微的嗡嗡声和震动。同时,导轨上的润滑油已经干涸,使得滑动部分摩擦增大,进一步加剧了振动问题。此外,控制系统中的某些传感器也显示出老化迹象,影响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加工精度下降。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技术人员决定更换磨损的轴承,重新润滑导轨,并对控制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和校准。

4.2 应用过程及结果

首先,采用基于物理参数检测的方法,对车床的振动、温度、电流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车床主轴的振动幅度在某些工况下超出了正常范围,电机的温度也略高于标准值。接着,运用基于故障模式分析的方法,对车床的各个系统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主轴振动异常可能是由于轴承磨损、主轴不平衡等原因导致,电机温度过高可能与电机绕组老化、散热不良有关。针对这些潜在故障,进一步进行深入检测和分析。最后,依据基于综合指标评价的方法,对车床的整体安全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对车床的设计制造质量、安全防护装置、操作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结合物理参数检测和故障模式分析的结果,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得分和权重,计算得出车床安全性能的综合得分,评价该车床安全等级为中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

结语

机械加工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与评价是保障机械加工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基于物理参数检测、基于故障模式分析以及基于综合指标评价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准确地检测设备的安全隐患,科学评价设备的安全性能。实际应用实例表明,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为设备的维护、维修和升级提供有力依据。在未来的机械加工行业发展中,应不断完善和创新这些检测与评价方法,以适应日益复杂的设备技术和多样化的生产需求,进一步提升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性能,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文根 . 智能制动力检测技术在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J].专用汽车 ,2025,(06):80-82.

[2] 陈帅 . 基于五轴测量系统的石油管螺纹测量与评价方法研究 [D]. 西安工业大学 , 2025.

[3] 宋世龙 . 基于改进 SWT 模型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概率疲劳寿命预测[D].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2025.

[4] 朱巧岚 . 白乌鱼调理鱼片加工工艺及高品质保鲜技术研究 [D]. 成都大学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