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元化风险管理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张霄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 普儿科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多元化风险管理联合机械组实施多元化风险管理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对比症状改善时间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症状改善时间及家长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风险管理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应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元化风险管理;机械振动排痰;支气管肺炎患儿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其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等,若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容易导致病情迁延或并发其他严重疾病,如呼吸衰竭、肺不张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1]。传统治疗以药物抗感染、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为主,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单一常规护理模式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提高护理质量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也存在提升空间[2]。近年来,随着儿科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和物理治疗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多元化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性、预防性的护理干预策略,通过全面识别与评估临床护理风险,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而机械振动排痰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辅助排痰手段,能够通过规律性振动刺激促进肺部痰液排出,改善通气功能,加速患儿恢复[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12月,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1-6岁,均值(3.5±1.2)岁;观察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1-7岁,均值(3.8±1.5)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根据患儿的年龄和饮食习惯,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儿抗感染、止咳、祛痰等药物治疗。

观察组实施多元化风险管理联合机械振动排痰:(1)多元化风险管理: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医生等组成。通过查阅文献、回顾病例以及结合临床经验,识别出支气管肺炎患儿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坠床、跌倒、误吸、药物不良反应、交叉感染等。采用风险评估量表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例如,对于坠床、跌倒风险,根据患儿的年龄、意识状态、活动能力等进行评估;对于误吸风险,根据患儿的吞咽功能、咳嗽反射等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对于坠床、跌倒风险较高的患儿,在病房设置防护栏,地面保持干燥,穿防滑鞋,加强巡视等;对于误吸风险较高的患儿,调整饮食体位,缓慢喂食,必要时给予鼻饲等。同时,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告知风险及防范措施,提高家长的风险意识和配合度。(2)机械振动排痰:使用振动排痰机,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选择合适的振动频率和时间。一般频率设置在10-20Hz,每次治疗时间为10-15分钟,每天2-3次。在排痰前,先对患儿进行评估,确保无禁忌证。操作时,将排痰机的叩击头放置在患儿的背部,从下向上、从外向内依次进行振动叩击,以促进痰液松动排出。在排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1.3观察指标

症状改善时间:对比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

家长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以(x±s)表示连续性变量资料,行t检验;用(n,%)表示定性资料,行X²检验,由SPSS25.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结果为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家长满意度

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发热、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等症状的缓解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多元化风险管理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干预模式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多元化风险管理通过对潜在护理风险的系统识别与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不仅有效预防了跌倒、误吸、感染等风险事件,还提升了整体护理的安全性与规范性[4]。同时,加强了医护患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了家长的参与度和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增强其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认可。机械振动排痰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通过规律性的外部振动刺激,有助于松解肺部痰液、增强纤毛运动、促进排痰,从而改善通气功能,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加速临床症状的消退[5]。尤其是在婴幼儿患者中,自主排痰能力有限,传统手法拍背操作受限,机械振动排痰为其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替代方案,显著提高了排痰效率。此外,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55% vs. 79.31%,P<0.05),进一步验证了该干预模式在提升服务体验与亲属认可度方面的优势。这不仅反映出护理干预效果的优化,也为临床儿科护理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综上所述,多元化风险管理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可有效促进支气管肺炎患儿症状的改善,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建议今后在儿科护理中推广该模式,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强化风险评估与干预机制,以实现患儿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蕾.主动防范风险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5,4(04):164-167.

[2]李易真.基于前馈风险控制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5,23(04):175-178.

[3]谈君.机械振动排痰伴童趣化心理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J].婚育与健康,2024,30(20):151-153.

[4]林阿蝉,林小娟.机械振动辅助排痰联合童趣化干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肺功能及舒适度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4,37(16):149-151+155.

[5]鲁金,周玲.机械振动排痰应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24,38(04):282-28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