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作者

赵璐

山东远通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枣庄市277100

摘要: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公路的负载能力和耐久性,还决定其长期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采用优质原材料并实施科学配比是确保混凝土高耐久性的关键,遵循摊铺与碾压的标准化流程是避免表面裂缝或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因此,对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提升公路使用性能和维护便利性。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公路建设质量的提升成为关键课题。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优异的耐久性和施工便利性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然而,随着交通流量和车载负荷的增加,传统施工技术在路面平整度、压实度和耐久性方面难以满足高等级公路的需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文对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通过技术优化提高路面的整体性能,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1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点

沥青混凝土具备较强的抗变形能力,特别是在长期承受荷载的情况下,能够抵抗交通车辆的反复荷载作用,不易发生永久性变形。通过合理设计沥青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应对温度变化和车辆荷载引起的路面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减少裂缝和坑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施工周期短也是沥青混凝土的优势之一。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沥青混凝土可以快速铺设和压实,施工效率较高,可有效缩短施工时间,有助于减少对交通的干扰,在交通繁忙区域的道路桥梁工程中更为明显。

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环保性。在高温环境下,其高温稳定性可提升路面抗车辙性能,其动态稳定度在60℃条件下可达2500次/mm以上,具有良好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在低温条件下,其抗裂性能同样突出,低于-10℃时抗裂指标在300N/mm2以上,能够抵抗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在环保方面,施工中采用的先进降尘和减排技术,可将粉尘浓度控制在1.5mg/m3以下,可将废气排放量控制在50g/t以下,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混合料配比调整

作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以及建设水平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做好混合料配比的调整与控制工作对减少路面病害的发生,充分延长道路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首先应做好混合料配比设计工作,技术人员应当按照设计方案具体要求以及施工组织要求针对混合料级配曲线进行明确,同时针对试验过程当中所应用到的各类矿料进行筛分,明确其筛分通过百分数,并通过试验掌握沥青混合料在实践应用过程当中的热稳定性状况,进而给出合适的沥青用量。

其次应针对生产配比进行验证,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可采用拌和设备针对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进行校验,结合钻孔取芯与采样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马歇尔试验,明确混合料生产过程当中的标准配合比,其中应涵盖不同等级的级配与集料粒径,使其能够符合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施工要求。

最后应做好配合比控制工作。经试验过后所得到的配合比不得随意进行更改,在现场矿料性能测试以及混合料拌和作业的同时,应及时针对矿料混合料的性能指标以及级配状态进行监控,确保其符合技术规范,施工过程中,QC小组、质检团队应严格遵循现场质量管理要求,加强对混合料质量的重视程度,同时以日为周期针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检测,当发现配比不符合预期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调整与处置,必要时进行返工,避免混合料质量问题对道路路面施工产生的影响。

2.2路基处理

一是路基填筑。路基高度偏离设计标准可能引发路基沉降或变形问题,威胁行车安全,因此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必须遵循设计规范,确保路基的高度及与之相接的边坡坡度控制精确。此外,要保证路基表面的清洁度,填筑前应及时清除碎石、落叶及其他杂物。

二是地基加固。为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可以采用碎石填充、灰土处理等技术手段。这些加固措施不仅能有效填充基础结构内的空洞,还能优化土壤的物理特性,从而显著减少地面下沉引发的公路损坏。

三是排水设施的设置。在公路设计规划中,应科学布置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以高效地引导并排出路基区域的雨水,减少极端天气条件对公路设施的损害。特别是在雨季或遭遇强烈降雨时,高效的排水系统排水可有效防止积水、减轻路面基础负荷,以及预防水分渗透引发的结构损害。

四是表面处理。实施精确的压实和平整作业,能显著提升路基表面的平滑度,确保路基质量符合既定的施工设计规范与标准。高质量的表面处理不仅能显著增强路面的承载性能,还能有效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摩擦损耗,进而大幅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2.3路面碾压

路面碾压是保障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与综合承载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当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碾压作业,同时针对沥青混合料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选定较为适宜的碾压时机,使混合料的整体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施工过程中,应分别借助轻型压路机、重型压路机以及双钢轮压路机等设施设备,分别进行初压、复压以及终压等几项作业流程,同时组织质检团队对现场碾压状况进行及时检测,在碾压作业的同时,应关注到当地气候条件的变化情况,杜绝在降水天气进行的碾压作业,雨水来临时应做好路面防护以及排水作业,同时严格监控碾压作业开展过程当中的路面温度,当温度过低时不宜开展碾压施工,在碾压过程中应减少设备停机频次,同时加强轮迹控制工作,避免其对于路面施工质量以及道路行车安全所造成的隐患。

2.4接缝处理与平整度控制

接缝处理对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整体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多段连续或分段施工过程中接缝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路面耐久性及使用效果。在接缝处理中,施工单位一般采取纵缝与横缝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对接缝边缘进行加热,用特殊沥青胶加强接缝粘合强度。

平整度控制是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的舒适度与安全性。为保证路面平整度,应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激光平整仪实时监测摊铺机运行情况,以免路面局部出现凹陷或者凸起。采用合理摊铺和压实工艺可显著改善路面平整度,进而提升路面整体质量。

2.5养护与维护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保养工作直接影响着路面使用寿命及行车舒适性。在施工结束之后,需要对道路进行定期维护,以免道路产生裂缝和坑洼。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封层技术、微表处技术等手段来维护路面,减缓其老化的进程。在日常维护时,需要对部分破损路面进行及时维修,以免小病害演变成大问题。对有裂缝路面可通过裂缝灌缝技术向裂缝内灌注专用沥青胶,以阻止水分向路基渗透,提高路面使用寿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凭借高耐久性、高施工效率与广泛的适用范围,在公路建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常面临摊铺质量、温度控制以及材料选择等多重挑战。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性能,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制订,优化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优化措施及全面、高效的养护策略。未来,需要积极探索环保材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并积极引入智能化温度调控技术等,以实现更加精确的养护温度管理,推动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洪斌.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实践探究[J].汽车周刊,2024(11):141-143.

[2]阮志琦.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14):155-157.

[3]李嘉昊.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4(1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