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傣族语言使用现状调查
王丽娟
德宏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
作者简介:王丽娟,(1983— )女,汉族,四川双流,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德宏师范学院 ,678400。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课题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师类项目《德宏傣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2021J1169)。
摘要:傣族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跨境民族之一,在我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缅边境傣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与缅甸北部之间,属于汉文化与南传佛教文化的边缘地带,是多元文化共存的地方,其语言使用及语言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的情况。本文以中国德宏傣族和缅甸掸邦傣族为调查对象,从傣族的语言掌握量、母语熟练程度、兼用语的熟练程度、语言使用域情况、文字使用情况,探讨和分析中缅边境傣族语言使用现状。
关键词:中缅边境;傣族;语言使用对比
傣族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跨境民族之一,在我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与缅甸的傣族有着共同的族源关系和高度的文化相似性,都使用傣语,由于长期分布于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文字、接触不同的民族,各国傣语本土化,产生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使用特点。中缅边境的德宏和掸邦处于中国西南部与缅甸北部之间,属于汉文化与南传佛教文化交汇地带,同时还是跨境多民族接触频繁地区,因此,中缅边境傣族语言使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以中国德宏傣族和缅甸掸邦傣族为调查对象,从傣族的语言掌握量、母语熟练程度、兼用语的熟练程度、语言使用域情况、文字使用情况,探讨和分析中缅边境傣族的语言使用特点。
一、基本调查情况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德宏芒市傣族和缅甸掸邦腊戌傣族为调查对象。
芒市,德宏州州府,位于云南省西部,南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68.23公里,占全州边境线的13.54%,是德宏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本地居民主要是汉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等。其中汉族为主体民族,占比61%左右,其次傣族占比29%左右,居住在坝区。
腊戌是掸邦北部军事、政治、经济、交通的重镇,也是缅甸北部的重要门户。位于中缅交通要道上,本地居民主要是傣族、云南华人、缅族、印度人等。其中傣族为主体民族,占比68%,主要居住在平原地带。
(二)调查问卷的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缅边境傣族语言使用情况,选取芒市傣族和腊戌傣族为调查对象,并依此设计调查问卷。
本调查问卷共26道题,分为 2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情况,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居住地。
第二部分为语言使用情况,包括调查对象语言掌握量、母语和国家通用语的熟练程度、使用场合。
(三)调查方式
1.问卷:对基本信息、语言使用情况、语言能力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问卷。
2.访谈:对边境大足具体使用情况和汉语态度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深入访谈。
二、中缅边境傣族语言使用情况
(一)语言掌握量
芒市傣族日常交际使用2种语言:傣语和汉语。366名被调查者中,97.3%能使用傣语语;96.20%能兼用汉语。腊戌傣族日常交际使用3语言:傣语、缅语,汉语。229名被调查者中,100%能使用傣语,75.5%能兼用缅语,30%左右能兼用汉语。
(二)芒市傣族语言使用情况
1.芒市傣族熟练掌握母语,熟练程度存在代际性差异。
从统计结果来看,调查对象中93.5%的傣族能够熟练使用傣语。傣族家庭内部一家三代四代都使用傣语交谈;村寨内部之间,本民族都用傣语进行交流。本民族节庆、宗教仪式和婚丧嫁娶等活动中都用傣语沟通交流。但从年龄段看,傣语能力60岁以上>20-59岁>6-19岁>6岁以下,这说明傣语熟练程度存在代际性差异。访谈中看到:通婚家庭多数是半傣语使用家庭,表现为长辈说傣语,子女用汉语回答,子女说汉语,长辈用傣语回答,导致子女傣语熟练度不高,长辈傣语熟练度减弱。当前这种半傣语使用家庭趋势增加,将会影响傣语的熟练程度和传承。
2.芒市傣族基本能兼用汉语,汉语的熟练程度代际性差异明显。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芒市傣族能不同程度地兼用汉语,熟练程度6-19岁>20-59岁>60岁以上,汉语的熟练程度代际性差异明显。本次调查中,学前儿童46.3%能熟练使用汉语,主要是当地从学前教育开始就使用汉语教学;6—19岁年龄段,100%的能熟练的使用汉语,随着年龄增长的汉语能力越来越好,20—59岁年龄段,96.8%的傣族都能熟练使用汉语,在学校、医院、集市都能熟练的使用汉语;60岁以上年龄段中有3人略懂汉语,他们的年龄比较大,很少与外界接触,基本是族内交际。
3.傣语在家庭内部、本族内部使用域相对稳定;汉语公共场合使用稳定,同时开始进入家庭内部、民族内部,汉语使用域呈扩大趋势。
从傣语使用域来看,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都是基本使用傣语。家庭内部一代二代三代甚至四代家庭成员的日常交流,本民族内部在田间劳作、与本族人打招呼、过节等交流场合,都使用傣语。傣语是族内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汉语使用语来看,92.6%的傣族在公共场合使用汉语进行交际,说明汉语是族际间重要的交际工具;有13.1%的傣族经常在家庭内部、本民族内部选择使用汉语,许多读完小学的傣族,在公共场合更愿意使用汉语,甚至与本族也是用汉语进行交际。
这说明汉语的使用域在不断扩大。
4.汉字能力明显高于傣文能力,文字熟练程度存在明显代际性差异。
调查统计显示,当地傣族的傣文能力较低,会读会写的仅为6%,略懂的占17.2%。90年代以前,当地傣族主要通过奘房诵经念佛习得书面傣语,老一辈傣族具有傣语读写能力,而现在傣文的学习主要在学校,德宏州只有个别的小学开设民语课,而这些课程的设置在时间上都是有限的,很难熟练掌握傣文读写;此外,通行于社会的傣文书报很少,傣族基本是通过汉字获得信息。当地傣族60.1%能熟练使用汉字,熟练程度熟练程度6-19岁>20-59岁>60岁以上,汉字能力存在明显代际性差异。随着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落实,芒市傣族从3岁左右就接触汉语,6岁接触书面汉语,9-12岁熟练掌握汉语,完全具备听说读写能力。傣族不仅通过汉语学习文化知识,通过阅读中文书报网络获得信息,傣族获得信息的书面形式是汉字,因此,傣族的汉字能力偏高。
(三)腊戌傣族语言使用情况
1.腊戌傣族熟练掌握母语,熟练程度较高且无代际性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腊戌傣族96.1%能熟练使用傣语,熟练程度较高,无明显代际性差异。缅甸以民族分而自治,掸邦以傣族为主体民族,傣族对本民族语言有强烈的认同感。在家庭内部,在村寨内部,也都使用傣语进行交流,在公共使用域,只要有傣族的地方都使用傣语。可见,傣语是掸邦的通用语言,族际之间也是用傣语交际。访谈中,了解到当地的傈僳族部分能兼用傣语,在和傣族交际的过程中,他们不选择国家通用语缅语,而是使用傣语。
2.腊戌傣族兼用缅语,兼用缅语的熟练程度一般,存在代际性差异。
从统计结果来看,48.9%的傣族能熟练地使用缅语交流。从年龄段来看,熟练程度6-19岁>20-59岁>60岁以上。6—19岁年龄段,86.6%的傣族能熟练的使用缅语,他们从上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缅语,年龄越大的缅语水平越高。20—59岁年龄段,54.8%的傣族都能熟练使用缅语,在集市、政府都能熟练的使用缅语;60岁以上年龄段中21.8的傣族熟练使用缅语,基本很少外出,缅语出现退化。
3.傣语在家庭内部、本族内部使用域非常稳定;缅语在公共使用域不稳定。
从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都100%使用傣语,在公共场合41%的使用傣语,其使用功能和范围在家庭内部、本民族内部、公共场合,说明傣语在当地通用性较强,是强势语言。访谈中,了解到:虽然缅语是当地教学语言,但在课后傣族学生喜欢使用傣语进行交流,甚至有的课堂教师使用傣语教学。缅语使用主要在公共场合,公共场合使用频率不高,调查对象中仅占46.7%,而在公共场合有41%的使用傣语交流。由此,可见缅语作为通用语在腊戌使用频率不高。另外,缅语在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缅语使用频率为0,表明缅语很难进入傣族家庭使用语,傣语语势明显强于缅语。
4.腊戌傣族傣文能力略高于缅文,文字熟练程度存在代际性差异。
统计显示:腊戌多数傣族不同程度能使用傣文,熟练程度60岁以上>20-59岁>6-19岁>6岁以下,存在代际性差异。60岁以上傣文熟练程度越高,年纪越小熟练程度越低。调查者中46.7%熟练使用缅文,熟练程度6-19岁>20-59岁>60岁以上,说明缅文使用存在代际性差异。
三、中缅边境傣族语言使用特点
中国的傣族和缅甸的傣族同种同源,有相同的语言,相似的文化习俗,居住的地理环境基本相同,又毗邻而居,相互之间的人员来往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他们之间的语言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中缅傣族语言使用情况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傣语作为一种跨境语,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活力,两国的傣族的语言活力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语言代际的传承看,缅甸傣语代际的传承比中国强。
评估语言活力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是该语言是否代代相传。从中缅傣族傣语使用情况来看,缅甸傣族的母语使用比例和熟练程度要比中国傣族的高。从年龄段来看,缅甸傣族一代二代三代在大多数场合都使用本民族语言,缅甸傣族没有迹象表明该语言受到其他语言的威胁,语言代际传承没有中断;而在中国傣族在家庭内部和村寨内部傣族三代已经开始使用汉语,三代大量使用汉语借词,傣语受到强势语言汉语影响,语言代际传承减弱。
(二)从语言使用者的绝对人数看,缅甸傣语比中国傣语强势。
语言接触中人口的数量对语言的使用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口多的民族,其语言发展相对稳定、完好。人口少的民族,语言发展相对不稳定。小语言族群往往存在危险。2017年,德宏州人口总数为1309000人,总人口中,汉族人口683822人,占52.2%;傣族人口为372413人,占28.5%。在德宏汉语是强势语言,傣语是次强势语言。从中国傣族母语使用熟练程度、使用域、文字能力看,德宏傣族不能完全稳定使用母语。而缅甸境内傣族大约有300万左右,在掸邦,傣语是强势语言,缅语是次强势语言。从缅甸傣族母语熟练程度、使用域、文字能力来看,缅甸傣族完全稳定地使用母语。
(三)从语言使用域的走向看,缅甸傣语使用域比中国傣语更稳定。
一种语言的使用场合、使用对象以及用该语言谈论的话题范围都直接影响到该语言能否世代传承。中国傣族多语交替,在政府机关、公共部门和学校等多数领域的主要语言是汉语。在家庭内部和民族内部等集聚场所,傣语能够保持完好地使用,傣族使用各自语言以实现不同的交际功能,但德宏傣语正在收缩的语域,汉语语域扩大。缅甸傣族把傣语作为相互交流、族群特性以及进行思维、创作和娱乐活动的工具,而且被积极用于各种目的的所有交际场合,缅甸傣语使用域更广。
(四)从文字使用情况看,缅甸傣语比中国傣语生命力强。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语言生命力的体现。德宏傣文是云南傣族的一种方言文字,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解放后,在原有傣文上进行改进,但在推广的过程中产生了新老文字脱节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新老文字之间的衔接,出现文字的不统一,傣族基本通过汉字获得知识和信息,从而傣语活力不足。而缅甸掸邦傣文是掸邦通用文字,使用范围广,使用率较高,保证了傣语生命力的延续。因此,缅甸傣语比中国傣语生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