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审美情趣培育策略

作者

苗淑清

松原市长岭县第一中学 131500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袤领域中,散文作为独特的文学体裁,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它不仅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优质素材。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挖掘散文的审美价值,学生难以真正领略散文之美。如何引导学生在散文学习中培育审美情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审美情趣培育策略,期望为提升散文教学质量、滋养学生心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审美情趣培育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散文教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美的大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常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体会其美学内涵。因此,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培育审美情趣,让他们在散文的世界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接下来,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详细论述。

一、品味意境之美,感悟诗意情境

在散文的艺术天地中,意境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所谓意境,乃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的自然景象、生活场景相互交融而营造出的一种独特氛围。它并非是简单的景与情相加,而是两者高度融合后所产生的一种超越表象的艺术境界。对于学生而言,品味意境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开启散文那扇通往独特世界的大门。教师在此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要教导学生敏锐地捕捉文中那些具有强烈表现力的意象。这些意象如同珍珠,散落在文本之中,通过对它们的把握,学生能够以点带面,勾勒出完整的意境画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让思维在文字构建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使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化为鲜活的画面,从而身临其境地体悟其中蕴含的美感,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共鸣【1】。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这篇经典散文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日画卷。在春草图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个 “钻” 字生动地展现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学生可以想象到小草在泥土下积蓄力量,冲破阻碍,迫不及待地迎接春天的画面。春花图里,“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不仅从视觉上描绘了花朵的艳丽色彩,还从味觉和想象的角度丰富了画面,学生能借此想象出繁花盛开、香气四溢且充满丰收希望的场景。春风图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教师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朗读,去感受那如母亲般温柔的春风拂面,嗅着泥土、青草与花香混合的气息,仿佛置身于春日的微风之中。春雨图里的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学生可以想象春雨如丝如缕,细密地飘落,滋润着大地万物的情景。迎春图里人们的欢声笑语、活力满满,更是为春日增添了蓬勃的气息。通过对这些画面的深入想象,学生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炽热热爱与赞美,深刻体会文中蓬勃向上的意境美。

二、赏析语言魅力,领略文字精妙

散文的语言犹如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有着独特的魅力。其用词精准且生动,往往能以寥寥数语便将事物的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比如描绘秋天的树叶,“飘落”“凋零”“纷飞” 等词,虽都表达树叶离开枝头这一动作,但所营造的氛围和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精准用词能让读者迅速捕捉到作者想要传达的画面与情感。在句式方面,长句表意丰富、节奏舒缓,适合细致描述与情感的深沉抒发;短句简洁明快、节奏紧凑,可增强文章的节奏感与表现力。整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散句灵活自由、错落有致,两者结合,使文章既有形式美又不失灵动。修辞更是为散文语言增添光彩的重要手段,比喻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与动作,夸张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赏析,能让学生深刻领略散文语言的精妙,提升语言鉴赏能力【2】。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这段经典文字为例,其用词精妙之处俯拾皆是。“碧绿”“紫红”,简单的色彩词汇,却精准勾勒出菜畦的鲜嫩与桑葚的艳丽,宛如将一幅明艳的画作铺展在读者眼前;“光滑” 一词,瞬间让石井栏的触感跃然纸上,仿佛指尖轻轻滑过那冰冷又平整的表面;“高大” 二字,又将皂荚树挺拔的身姿凸显出来,尽显其雄伟。“肥胖”“轻捷” 这两个形容词更是神来之笔,“肥胖” 的黄蜂憨态可掬,“轻捷” 的叫天子灵动活泼,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将小动物的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在句式上,作者匠心独运地运用了 “不必说…… 也不必说……” 的排比句。这种句式节奏明快,如同欢快的鼓点。随着文字的推进,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等事物接连出现,百草园丰富多样的景象被迅速且全面地铺陈开来,让读者仿佛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漫步在充满生机的百草园中,真切地感受到那种蓬勃的生命力。从修辞角度看,尽管此段没有使用比喻、拟人这类常见修辞,但排比的运用别具一格。它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十足。每一个 “不必说” 都像是在引导读者开启新的探索,将百草园中的种种美好一一呈现,极大地增强了描绘画面的感染力。教师在教学时,若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细细分析,让学生圈出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反复诵读体会句式节奏,深入探讨排比修辞的作用,学生便能深刻领略鲁迅文字的精妙,有效提升对散文语言美的鉴赏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品味意境之美和赏析语言魅力是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策略。通过引导学生把握意境,发挥想象,能让他们走进散文的诗意世界,感受作者的情感;而对语言的深入赏析,则可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领略文字的精妙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持续探索并运用这些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散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美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蕾.部编版初中语文回忆性散文体验式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4.

[2]张瑜.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中青年教师发展经验交流会——人工智能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挑战与机遇论文集(上).泗水县洙泗初级中学;,2024:46-48.DOI:10.26914/c.cnkihy.2024.03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