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宋大利
松原市长岭县第一中学 131500
摘 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流程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探索有效的优化策略,提升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质量,成为当前生物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关键时期,生物学科的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打开了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通过亲身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具象化,更好地理解生命现象背后的原理。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部分学生在实验中缺乏主动性和热情,实验教学的育人价值未能充分彰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深入研究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迫在眉睫,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一、灵活运用多样教法,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意义重大。学生群体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有着各异的学习风格与需求。视觉型学习者对直观图像、演示更为敏感,听觉型学习者则擅长通过聆听吸收知识,而动手型学习者热衷于亲身实践操作。讲授法能系统地传递知识,为学生搭建理论框架;讨论法让思维碰撞出火花,学生各抒己见,拓宽思路;小组合作法促使学生学会协作,发挥各自优势;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知识具象化,营造生动场景,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当教师灵活切换这些教法时,课堂瞬间充满活力,趣味性与吸引力大幅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点燃,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主动投身实验探究,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能极大地提升学习效果,助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掌握探究技能【1】。
在 “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 这一实验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深入探索光合作用的奥秘。课程伊始,教师采用讲授法,以清晰流畅的逻辑、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从叶绿体这个神奇 “工厂” 如何高效捕捉光能,到光能历经复杂过程转化为化学能,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深入浅出。同时,教师还讲述了前人的研究历程,像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以及英格豪斯进一步证实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等,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发现的曲折过程,从而对实验背景有了初步且全面的认知。随后,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在教室里精心布置模拟自然光照环境,摆放几盆生长态势良好的绿色植物。此时,教师抛出关键问题:“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呢?” 这一问题瞬间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家纷纷陷入思考,热烈讨论的氛围在教室里蔓延开来。紧接着,学生们迅速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各小组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积极探讨实验方案。他们从选择何种实验植物更具代表性,到怎样利用实验器材精准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在实验操作阶段,小组内分工明确。有的学生小心翼翼地对植株进行暗处理,确保叶片中的原有淀粉被消耗殆尽;有的熟练地进行部分遮光,为后续对比实验做准备;还有的严谨地进行酒精脱色、碘液染色操作。过程中,有小组因酒精脱色时间把控不准而略显着急,但通过组内成员的共同讨论,再向教师请教,最终顺利解决问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热情高涨地成功验证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也对光合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精心设计实验流程,保障探究顺利推进
精心设计实验流程是探究性实验成功的基石,其意义深远且广泛。合理规划的流程宛如为学生绘制的精确地图,引领他们在实验的知识海洋中稳步前行。清晰呈现的实验步骤,能让学生迅速明确每一步的行动方向,每一个环节的设立都有着明确且独特的目标,这不仅驱散了学生实验操作时的迷茫与困惑,极大地减少了盲目尝试带来的时间浪费与资源损耗。高效开展的探究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之中,顺畅的探究过程如同稳固的基石,有力地支撑起较高的实验成功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操作,而是深度理解实验背后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与原理,思维得以拓展,科学探究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学奠定坚实基础【2】。
在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实验中,教师开启实验之旅的第一步,便是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大胆推测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等关键要素逐一浮现。紧接着,教师有条不紊地设计实验流程。准备多个规格相同的培养皿,仔细地为它们依次编号。在 1 号培养皿中,放入精心挑选的干燥种子,且不添加一滴水,以此巧妙模拟缺水的严苛环境;2 号培养皿内,加入的水至种子完全浸没其中,生动呈现出缺少空气的状态,1、2号培养皿均放在室温环境下;3 号培养皿则加入适量水分,维持湿润状态,并放置在室温环境下,作为标准的对照样本;4 号培养皿同样加入适量水,而后被安置在低温环境里。学生们依照这一精心设计的流程,认真地开展实验操作。随着时间推移,学生们清晰地观察到不同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各异情况,最终顺利且准确地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温度这一重要结论 。
三、结语
综上所述,精心设计实验流程和灵活运用多样教法,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成效显著。合理的实验流程为学生指明方向,减少操作障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能力;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这两种优化策略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不断探索与创新,将更多有效的策略融入教学实践,为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付长寿.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与优化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06):86-88.
[2]陈学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4,(19):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