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德育目标构建与实施路径

作者

张娜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一中学 131500

摘 要:在教育不断革新的当下,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备受瞩目的焦点。初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重任,更肩负着塑造学生品格、提升学生素养的使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德育目标巧妙地融入物理课堂,使其与知识教学相得益彰,仍是众多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聚焦于此,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德育目标构建与实施路径,旨在为物理教学的德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让物理课堂绽放德育之花。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课堂德育目标;构建;实施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多元,具备核心素养成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条件。初中物理教学在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思维能力培养中占据关键地位,同时也是开展德育的重要阵地。但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过于侧重知识与技能传授,忽略了德育元素的挖掘与渗透。因此,探寻有效的德育目标构建与实施路径迫在眉睫。本文围绕此展开研究,期望能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推动物理教学与德育深度融合,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高尚品德的新时代青少年。

一、深挖知识内涵,渗透科学精神与责任担当

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犹如一座蕴藏丰富精神宝藏的宝库,每一个知识点背后都凝结着无数科学家的智慧与心血,蕴含着深厚的科学精神与责任担当元素。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艰辛探索,到爱因斯坦突破传统思维提出相对论的创新历程,这些科学探索的故事无不彰显着严谨、执着、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物理知识背后的这些故事,能够让学生深刻领悟科学研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科学家们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改善人类生活、推动社会进步,这种对社会的责任感更是绝佳的德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敢于为解决社会问题担当责任的精神,使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明确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与义务,为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1】。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章节的教学中,当讲解 “水的三态变化” 时,教师可以引入世界气象组织科学家团队长期追踪冰川消融的研究实例。该团队历经十余年,在全球不同地区设置监测点,利用先进仪器精确记录冰川中固态水的融化速度,结合大气中水蒸气含量变化以及液态水的径流数据,构建起复杂的气候模型,以此来预测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科学家们在极端环境下坚持观测、收集数据的工作照片和视频,讲述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随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水的三态变化对生态系统、人类生活的具体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具体行动来减少水资源浪费、缓解气候变暖,如及时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绿色出行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节约水资源、关注环境问题的责任担当,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社会一员,在环境保护这场全球性行动中应尽的责任。​

二、巧设探究活动,培育合作意识与创新思维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究活动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当学生面临复杂的物理问题时,单靠个人力量往往难以完成,这就促使他们相互协作,明确各自分工,共同思考解决方案。这种协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观点,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开放性的探究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核心素养视角来看,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在提升物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课上,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小组内成员经过讨论,分别承担起不同的任务: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负责连接复杂的电路,细心的同学负责记录实验数据,逻辑思维较好的同学负责分析数据,而表达能力突出的同学则负责整合小组的发现进行汇报。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不局限于课本上的伏安法。有的小组提出利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的特点,将已知电阻与小灯泡串联,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电路电流来计算小灯泡功率;还有的小组尝试运用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设计新的测量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不断遇到问题,如电路连接错误导致灯泡不亮、数据偏差较大等,他们通过共同讨论、查阅资料、请教老师,逐步解决问题。最终,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并且在汇报环节分享了各自独特的实验方法和创新思路。通过这次探究活动,学生们不仅深入理解了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更在合作中学会了团队协作,在创新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有效提升了自身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构建并实施德育目标意义深远。深挖知识内涵,能让学生在领略科学魅力的同时,汲取科学家的精神力量,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巧设探究活动,则为学生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良好平台。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持续探索,不断挖掘物理学科的德育价值,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更能在核心素养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看文献:

[1]张皓辉,颜志猛.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思考——以云南省第一届义务教育课堂教学竞赛物理学科为例[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4,(Z2):63-66.

[2]张良,张成伟.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德育渗透策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