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打造绘声绘色的课堂

作者

乌吉斯古楞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名都小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00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绘本以其独特的图文结合形式,为小学美术课堂注入新活力。本文深入探讨将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与实践,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其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美术技能和培养审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教学新思路,助力打造更具吸引力与实效性的美术课堂。

关键词:小学美术;绘本;教学策略;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创造和表达能力的关键途径。然而,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有时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绘本作为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读物,具有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将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为课堂带来全新的活力与魅力,使美术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创意。

一、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习兴趣

绘本以其独特的视觉呈现和精彩的故事内容,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绘本《大卫,不可以》通过简洁而夸张的画面,描绘了调皮的大卫一系列不被允许的行为,其生动有趣的情节极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在美术课堂上引入这样的绘本,学生们会被大卫的故事所吸引,从而对后续基于绘本的美术活动充满期待,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绘本中的画面往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绘本《我爸爸》,书中用各种夸张的形象来描述爸爸的强大,像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像鱼一样会游泳等。学生在欣赏这些画面时,会不自觉地展开想象,思考自己的爸爸可以用哪些独特的形象来表现。这种想象的启发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创作出更具个性的作品。

3.提升审美能力

优秀的绘本通常具有精美的画面设计、和谐的色彩搭配以及独特的构图方式。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以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为例,其画面色彩鲜艳且富有层次感,从毛毛虫孵化时的清新色调,到它吃了各种食物后的色彩变化,再到最后变成蝴蝶的绚丽色彩,学生在欣赏绘本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欣赏不同的色彩组合和画面布局,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1.结合绘本故事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可以选取情节丰富的绘本,引导学生根据绘本中的某个场景或故事发展进行绘画创作。比如在学习《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后,教师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表达对家人爱意的场景。有的学生画出和家人一起在公园放风筝的画面,天空中风筝的形状是一颗大大的爱心;有的学生则画了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晚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通过这样的绘画创作,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绘本情感主题的理解,还锻炼了绘画技巧和创意表达能力。

2.利用绘本元素开展手工制作

绘本中的形象可以成为手工制作的灵感来源。在学习绘本《小红帽》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小红帽和大灰狼的立体手工形象。学生们用卡纸、彩纸等材料,通过剪裁、折叠、粘贴等方式,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小红帽和大灰狼。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思考如何将平面的绘本形象转化为立体的手工制品,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空间思维能力。

3.基于绘本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绘本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例如在欣赏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绘本中画面的构图特点,如画面中人物与背景的比例关系,如何通过画面的布局来突出故事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探讨绘本的色彩运用,像画面中温暖的色调是如何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的。通过这样的欣赏教学,学生能够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提升美术鉴赏能力。

三、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施步骤

1.精心选择绘本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绘本。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画面简单、故事生动有趣的绘本,如《小熊宝宝》系列;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内容更具深度、画面更复杂的绘本,如《失落的一角》。同时,绘本的主题要与美术教学内容相契合,例如在学习色彩知识时,可以选择色彩丰富的绘本《小蓝和小黄》。

2.课堂引入与引导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通过讲述绘本故事或展示绘本的部分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与美术教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引入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母鸡萝丝散步的路线很有趣,大家想一想,如果用线条来表现它的路线,会是什么样的呢?” 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绘本故事自然地转移到美术创作上来。

3.创作与实践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结合绘本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再次观察绘本,从绘本中寻找灵感。例如在学生创作以《三只小猪》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时,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表现小猪的房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绘本中房子的形状和结构,帮助学生解决创作难题。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作品是否体现了绘本的主题、绘画技巧、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在以《花婆婆》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展示活动中,学生们对一幅画着开满鲜花的山坡的作品评价道:“这幅画的色彩很鲜艳,让人感觉真的像花婆婆播撒了花种,开满了漫山遍野的鲜花,很好地体现了绘本的主题。” 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能够相互学习,进一步提高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五、结论

将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为小学美术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提升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优势,绘本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师通过精心选择绘本、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在绘本的世界中尽情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美术技能和审美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应继续探索绘本与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更加绘声绘色、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艺术,2023 (8):67-68.

[2]陈华。巧用绘本资源,优化小学美术教学 [J]. 中国美术教育,2022 (4):34-37.

[3]赵强。绘本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 [J]. 美术教育研究,2021 (18):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