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措施研究
夏立军
山东省兰陵县鲁城镇政府 277700
引言: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基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应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提质增效,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简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系统化管理组织人力资源,实现战略目标与员工发展的协同推进,核心涵盖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职能。接下来从事业单位出发,探寻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措施的实施要点。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的要点
提质增效现已成为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体户重点关注的话题,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落实这四个字,无疑是为内部发展夺取了胜利法宝。从乡镇事业单位的角度出发,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核心原则是公益性与效率并行、政策的合法性与适用性 [1]。在具体实践中,应遵循以下三个要点:一是政策的贯穿与衔接。在改革与优化的过程中,应遵循《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基本法规,确保管理的科学性与合法性;二是渐进式改革。事业单位需要设置“试行点”,观察实施成效。即选择部分部门或岗位试点,贯穿新政策与新制度,在取得成果后反思总结,推广成熟经验;三是全员参与。人力在单位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采用多元化调研手段汇集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减少工作中的阻力。从上述核心原则与三个要点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做到精准管理、灵活用人、绩效突破、数字赋能等方面,让工作的开展与制度的推行趋向于成熟,进而实现提质增效。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措施
(一)制度创新与编制管理
制度创新与编制管理是实现节能增效的核心力,以此为中心向外延伸拓展,方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在具体操作中,事业单位应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科学制定岗位与编制,即根据单位职能与业务需求,动态调整岗位设置,确保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避免出现人手不够或过剩的情况。以乡镇事业单位为例,可建立“核心骨干—潜力人才—待优化群体”分类机制,结合岗位能力与工龄以及优势定位人员的职责。分类机制建设过程应严格遵循“按需设岗、按岗录用”原则,并推行“岗位说明书”制度,让在岗人员明确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实现岗位设置与动态编制的有效统一。二是根据情况灵活用工,即针对一些辅助岗位,可采用劳务派遣、外聘制度等形式,降低人力与物力支出成本。根据编制管理相关政策,统筹使用空编资源,提高编制使用率。两方面的完善可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持续提升,对提质增效有积极影响。
(二)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
员工是单位竭诚为民服务的一线工作者,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可从本质上实现提质增效。此外,企业文化对人力的影响不容小觑,应尝试与人才培养项目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按照岗位任职条件与相关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提升人才专业能力。为增强服务意识,应围绕党建引领展开,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其中。在优化内部人员方面,可定期注入新鲜血液,与高校、企业方面合作,邀请专业人才在岗实习、参与实践。在人才培训的基础上,还应避免人才流动的问题产生,具体可跨部门合作,按期调岗、轮岗,在打破岗位固化的同时实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或建立“人才互动中心”,交换工作经验与心得,助力内部人员合理调配 [2]。通过内部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凝聚力,可规避人员流失风险。事业单位在综合型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为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三)优化绩效考核与评估
绩效考核与评估具备激励功能,重构绩效考核机制可由内而外发挥作用。事业单位应构建“精准考核——结果应用——多元激励”一体化模式,体现考核的完整性与激励性,首先是精准考核,应当针对岗位设定“量化 + 质性”的考核标准。引入数据技术,驱动绩效管理,避免“一边倒”,突出工作效率、公益服务成效等。其次是结果应用,以考核结果为参考,调整薪酬、培训、晋升、评聘等相关制度,明确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形成多劳多得的导向。最后是多元激励,激励包括物质、精神与发展,物质主要以奖金等实物资源为主;精神激励如表彰、荣誉证书或荣誉称号等;发展激励如晋升通道、职业规划指导等。不同的激励方式均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事业单位应聚焦现状,持续完善与优化绩效考核与评估,确保与各部门工作相契合,助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四)数字转型与流程优化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转向数字化发展,借助现代设备与技术优化基本流程,实现大力改革。具体来讲,可建设智能招聘系统、自动化人事处理平台等,整合考勤、绩效、培训等数据,生成电子报告形式,减轻人力工作负担;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人力配置率,如预测招聘需求等辅助决策;可简化审批流程,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如职称评审、福利申请等,都可通过数字化平台完成受理。数字转型与流程优化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绝对优势,管理者需要提升自身的授权能力,执行者需要主动接受培训以加强自主性与主动性 [3]。在多主体的同频共振中,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操作流程更加便捷,工作效率持续提升,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价值充分体现。与此同时,数字转型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将其嵌入工作流程,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为单位发展谋求福祉。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成果分析
结合上述提出的四种措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在量化与质性两方面均可取得佳绩。一是量化成果,即可以直接衡量的成果,体现在效率、成本与绩效三方面[4]。以效率为例,岗位匹配度提升 25% 以上,数字平台的建设致使业务办理时间缩短;以成本为例,灵活用工比例增加 20% ,线上培训致使人均成本下降 15% ;以绩效为例,绩效考核全覆盖,工资差异化发放比例有所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更高。二是质性成果,即长期价值,主要包括人才结构的优化、管理规范且细节化、组织活力有所增强,体现在综合型人才占比较重、岗位职责更加清晰、党建与业务相互融合等。多维度的结合让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持续向好,在实践经验的积累中,人力资源管理在未来将会更上一层楼。通过改革与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在短期内可取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成果;长期可取得人才优化、服务升级的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公益服务以及社会发展紧密关联,提质增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乡镇事业单位作为基层部门,应广集资源、守正创新,明确提质增效的要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探寻可行性策略,同时对成果做出预估,为后期的改革创新保驾护航。只有形成“要点分析—创新实践—成果预估—反思改进”的良性闭环,方可助力人力资源工作持续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参考文献
[1] 张晓梅 . 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剖析与策略研究[J]. 中国电子商情 ,2025,31(14):67-69.
[2] 张磊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型研究 [J].产业创新研究 ,2025,(14):162-164.
[3] 李婧鑫 .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助力事业单位改革 [J]. 今日财富 ,2025,(14):184-186.
[4] 王婷婷.“互联网 Φ+Φ′ ”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28(14):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