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与策略
呷什拥姆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中学校 626300
引言
随着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强调,古诗词教学亟需创新。传统单篇讲授难以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需求,群文阅读应运而生。它以主题或手法统整多首诗作,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构建认知网络,实现从识记到理解再到迁移的跃升。这一转变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旨在让古诗词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通过多首诗的对比与关联,学生能跳出单篇学习的局限,在比较中发现题材、情感、手法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从而构建起更系统、立体的知识网络。这种横向联结不仅提升理解深度,也增强记忆效果,使古诗词学习从碎片走向整合,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多首诗的比较与分析中,学生需进行归纳、推理、批判性思考,从表面文字走向深层意蕴。通过辨析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表达差异,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判断与审美鉴赏力。这种思维训练不仅提升语文素养,也为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奠定基础。群文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通过主题集中、风格多样的诗作呈现,学生在对比中感受诗歌的丰富性与美感,产生探索欲望。同时,在共通的文化语境中理解诗人情怀,潜移默化增强文化认同感。这种沉浸式学习不仅让古诗词“活”起来,也使学生更愿意亲近传统,主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二、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挑战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情感之深、思想之韵的关键载体。通过诵读与理解,学生不仅能积累语言素材,提升审美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品格,增强文化认同感。它对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面临诸多挑战。学生因时代久远、语言凝练,难以准确理解诗意与情感;部分作品意境深远,缺乏情境体验,导致学习流于表面。此外,教学方式单一,重讲解轻感悟,难激发兴趣。教师对群文整合与深度解读能力不足,也影响教学实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诗歌世界,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注重难易梯度与学生认知水平匹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学习不仅是语言能力的积累,更是文化认同与审美素养的培育。然而传统单篇教学常因难度跳跃、情境单一而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尤其对七年级学生而言,理解古代叙事诗存在认知障碍。因此,如何依据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科学设计教学梯度,成为提升教学实效的关键。群文阅读理念的引入,恰能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多首诗的对比与整合,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诗歌世界,实现从理解到感悟的自然过渡。例如,以人教七年级《木兰诗》这一课为例,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情节,理解基本内容,再逐步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与情感变化。从“代父从军”的孝义到“不慕荣利”的品格,由浅入深设计问题链,避免抽象术语堆砌。结合插图、视频等直观资源降低理解难度,同时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语境中自然体会诗歌主旨,实现认知发展与审美体验的同步提升。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避免教师灌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教师单向讲授更为重要。尤其在学习人物类文本时,若仅靠教师灌输结论,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因此,教学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课堂从“教什么”转向“怎么学”,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例如,以人教七年级《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一课为例,教师可设计核心问题如“闻一多的言行如何体现他的人格魅力”,鼓励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并分组讨论。通过角色代入、情境还原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人物精神品质,而非直接讲解结论。同时设置对比阅读任务,如联系课后拓展材料,激发思考深度。这种以学定教的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建构理解,真正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三)鼓励学生撰写微评论、仿写创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不应止于理解文本内容,更应走向思维的深化与表达的实践。学生若仅停留在被动接受阶段,难以真正内化所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设计有梯度的读写结合活动,引导学生从感悟走向表达,从输入走向输出。通过撰写微评论、尝试仿写创作等方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还能激发其个性化的思考与情感共鸣。这样的教学路径,使语文学习更具参与感和生命力,推动学生从“学会”迈向“会学”。例如,以人教七年级《孙权劝学》为例,教师可在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与人物形象基础上,引导其围绕“劝学的意义”或“吕蒙的变化”写简短评论,表达个人感悟。同时设计仿写任务,如模仿文中对话句式描写一次劝说场景,既巩固文言表达特点,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此类实践性活动将阅读转化为输出,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在真实写作中深化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实现从理解到迁移的跨越。
结束语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为初中古诗词教学注入新活力,它既提升了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与文化自觉的发展。教师需精心选文、设计任务、引导探究,让诗歌在比较中鲜活,在对话中深刻。未来应进一步探索跨学科融合与技术赋能,推动群文阅读走向深入,真正实现古诗词教学由“教懂”向“悟透”的跨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 周 灵 莉 . 初 中 古 诗 词 群 文 阅 读 教 学 策 略 [J]. 亚 太 教育 ,2024,(18):177-179.
[2] 吴凯路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J].亚太教育 ,2024,(17):59-62.
[3] 涂 书 睿 . 初 中 语 文 群 文 阅 读 教 学 策 略 分 析 [J]. 新 传奇 ,2024,(2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