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诗歌情感教育融入路径的实践探索

作者

陈瑜

江西省万载中学 336100

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愈发受重视。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关键一环,聚焦学生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培育,推动学生全方位成长。高中语文领域,诗歌凭借独特艺术魅力与深厚情感底蕴,是开展情感教育的上佳之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众多经典诗歌,跨越古今中外,风格多样,为情感教育提供海量素材。但当下诗歌情感教育融入教学时问题不少,怎样化解难题,探寻契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情感教育融入之道,是语文教育从业者当下亟待思索的关键问题。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与诗歌情感教育的价值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体验、理解和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情感调控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情感品质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塑造,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诗歌情感教育的价值

诗歌是情感的忠实载体,承载着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思索,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情感资源。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益处颇多。它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等多元情感中,接触不同类型与层次,提升情感感知与理解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借诗歌优美语言、和谐韵律、深邃意境带来的美之享受,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能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汲取诗人精神力量,养成积极人生态度与高尚道德情操;还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词汇,让表达更精准生动,借鉴情感表达方式,增强语言感染力。

二、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情感教育融入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重知识轻情感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诗歌知识的传授,如字词解释、诗句翻译、艺术手法分析等,而忽视了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教育。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一些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氛围沉闷,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三)情感资源挖掘不深入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诗歌情感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提及诗歌中的情感,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情感的内涵和产生背景,导致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侧重于对学生诗歌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的评价。这种不完善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发展状况,不利于情感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高中语文诗歌情感教育融入路径的实践探索

(一)深挖教材情感资源,明确情感教育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明确情感教育目标。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李白诗歌中豪放飘逸的情感风格,体会诗人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杜甫诗歌中沉郁顿挫的情感特点,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1]。通过明确情感教育目标,使诗歌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设多元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可以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如音乐情境、画面情境、问题情境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中感受诗歌中春江月夜的宁静与优美,体会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展示一幅秋景图,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的景物,感受诗人羁旅天涯的孤寂和思乡之情。通过创设多元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诗歌教学的效果。

(三)强化师生情感互动,营造良好情感氛围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强化与学生的情感互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2]。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情感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开展诗歌朗诵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诗歌朗诵是感受诗歌情感、增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在朗诵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从而增强对诗歌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诗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激昂的朗诵中感受毛泽东诗歌的豪迈气势和革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五)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情感发展

完善评价体系是促进情感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诗歌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发展状况 [3]。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情感评价量表,从情感认知、情感体验、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学生的诗歌学习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情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四、结论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堪称情感教育的前沿阵地,把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育审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作用重大。实际教学里,教师需深挖教材情感资源,创设多元情境,强化师生情感交流,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完善评价机制,让情感教育贯穿教学全程。经此路径探索实践,可提升诗歌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应持续反思总结,探索创新融入方法策略,契合教育改革与学生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万秀华 . 探究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 [J]. 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 2021, (05): 103-104.

[2] 周晓晔 . 情感教育视角下高中诗歌教学策略探究 [J]. 教育观察 , 2020, 9 (03): 90-91.

[3] 胡慧琼.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解析 [J]. 高考,2016, (12):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