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成效探究
符达利
东方市铁路中学572600
摘要:当下初中数学教学常面临学生积极性不高、知识应用能力弱等困境。项目式学习作为创新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综合素养。本文旨在深入探究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从项目设计、实施过程等方面入手,剖析其成效,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学生数学学习质的飞跃。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成效
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设计
(一) 项目选择与设计原则
项目选择需紧密贴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精准涵盖核心知识点。例如在函数章节,可设计 “城市交通流量变化与函数关系探究” 项目。同时,充分考量学生兴趣,挖掘生活实际素材,像以校园运动会的比赛成绩统计为基础设计统计相关项目。项目设计遵循真实性,确保问题源于现实情境;具备综合性,融合多方面数学知识;保持开放性,允许多种解题思路;富有挑战性,激发学生探索欲,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 项目实施流程规划
项目启动时,教师创设生动情境,如在几何项目中展示建筑奇观引入任务,激发学生兴趣。规划阶段,学生自主分组,依据任务制定详细计划,教师引导明确目标、合理分工。执行阶段,学生通过调查、实验、运算等收集数据、分析问题,教师适时提供资源与方法指导。最后展示与评价阶段,学生以报告、演示等形式呈现成果,教师与学生依据既定标准共同评价,注重过程性与成果性评价结合,促进学生反思与成长[1]。
(三) 教师角色与指导策略
项目式学习中,教师从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多元角色。项目规划时,协助学生拆解任务、明确目标,引导制定合理计划,如在代数项目中,帮学生梳理运算步骤与时间安排。执行阶段,面对学生难题,教师以引导启发为主,如提示思考方向、提供类似案例参考,助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灵活调整方案。评价阶段,教师给予客观、具体反馈,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引导学生反思项目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提升学习能力 。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成效评估
(一)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多维度评估指标体系,全面衡量项目式学习成效。知识掌握维度,通过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维度,设置实际数学问题情境,观察学生分析、建模、求解问题过程,评估其思维灵活性与创新性。学习态度与兴趣方面,借助课堂观察学生参与度、主动发言次数,以及课后问卷调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变化。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项目表现评估,包括成员沟通、分工合理性与合作默契度。创新思维则从学生在项目中提出的新颖解题思路、独特见解等方面考量,各指标赋予合理权重,确保评估科学全面。
(二) 数据收集方法与过程
采用多元方法收集数据。知识掌握情况主要通过定期考试成绩获取,考试命题紧密结合项目式学习内容与课程标准。问题解决能力数据,教师在课堂或课后布置专项问题,要求学生书面作答并提交,记录学生解题思路与方法。学习态度与兴趣数据,课堂观察由教师记录学生表现,问卷则设计涵盖学习动机、参与意愿等问题,定期发放给学生填写。团队协作能力数据,在小组项目结束后,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从沟通频率、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打分。创新思维数据,教师收集学生在项目中的创新成果,如独特数学模型、创意解法,分类整理记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三) 成效评估结果分析与讨论
对收集数据深入分析,若考试成绩提升,表明项目式学习助力知识掌握;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思路拓宽、方法多样,显示问题解决能力增强。若课堂参与积极、问卷反馈学习兴趣提升,说明学习态度改善。团队协作评价分数高,意味着协作能力提升;创新成果丰富,彰显创新思维发展。同时,讨论项目式学习实施中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因基础薄弱参与度低、项目时间把控影响成果质量等,分析原因,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推动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持续完善。
三、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一) 项目设计优化
在项目设计方面,要紧密结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确保项目精准覆盖核心知识点,例如在进行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时,设计 “校园绿化面积规划” 项目,让学生通过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知识运用。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差异,可设置多样化项目主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如喜欢体育的学生参与 “篮球比赛得分预测” 项目,借助统计与概率知识进行分析。此外,提升项目的开放性与综合性,打破学科界限,融入物理、地理等跨学科知识,如在 “测量学校旗杆高度” 项目中,结合光的传播原理,拓宽学生思维视野,使项目更具挑战性与吸引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 实施过程优化
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项目开始前,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进行规划,引导其制定详细、可行的项目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与时间节点。在项目执行阶段,教师减少直接干预,更多扮演引导者角色,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通过提问、提供参考资料等方式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解决方案。加强小组协作管理,定期组织小组讨论,促进成员间有效沟通,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合理安排项目时间,根据项目难度与学生实际进度灵活调整,避免因时间紧张导致学生仓促完成任务。同时,增加项目中期汇报环节,让学生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调整方向,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提高实施效果。
(三)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
为保障项目式学习有效开展,需大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定期组织项目式学习培训工作坊,邀请专家进行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内容涵盖项目设计技巧、教学方法创新、过程管理策略等。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了解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动态。此外,搭建校内教师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分享会,让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教师提供充足教学资源,如丰富的项目案例库、多媒体素材库等,方便教师参考借鉴。通过这些支持措施,提升教师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能力,使其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项目,提升教学质量。
结语
本文通过对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深入研究,明确其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成长。但研究仍有局限,未来可深化项目与知识融合、拓展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等方面研究,持续完善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学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王艺颖. 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 太原师范学院,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