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视阈下中医护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机制和策略研究
李文 董明沂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时珍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65;钟祥市职业教育中心 湖北 钟祥 43190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进一步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而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高地,肩负着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
1 中医护生创新素养培养现状及现存问题
1.1 医教协同育人中存在结构性矛盾,医教协同模式亟需完善
临床实习是卫生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大学与教学医院之间建立的学术健康科学伙伴关系(AHSP)为知识转化与能力培养提供了载体。此模式不仅显著提高了医学教学质量,而且为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医教协同是当前我国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旨在统筹教育与医疗卫生两大宏观体系,实现双方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针对我国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关系现状和面临问题,医教协同能够通过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医学卫生人才,提升卫生系统服务能力。然而学校与医院在合作教育中面临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存在偏差,学校教学管理与医院行政管理不协调等问题。因此高校与医院双方要共同作为,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形成合力,打破部门界限,将优质资源共通共享,实现共赢。
1.2 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体系性短板, 创业教育体系亟待构建
部分中医院校尚未全面树立创新型人才战略意识,教育观念较落后;中医院校与政府、医疗部门、药企等联动不足,资源未充分整合等问题。针对中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提出包括激发培育、保障支持、课程教育、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在内的五大体系。同时要探析中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实践平台和丰富校园氛围。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关注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的创新创业现状,强调培养创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健全教育体系和优化创业环境的重要性,为中医院校构建创业教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8]。
1.3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性不足,创业教育模式急需创新
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发现机会、整合资源以及发展企业等一系列创业所需素质。创业教育是促进创业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业意愿、培养其创业思维和技能。
2 中医护生创新素养培养困境的缓解策略
2.1 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夯实核心能力
教育教学方面,学院教师与临床教师组建课程团队,优势互补。共同确定备课内容,如教材解读、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横向及纵向联系等。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内容有机嵌入到专业课程内容当中。开设中医药特色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在原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上,分别增加产业人才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特色课程体系与实践,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素养能力、信息管理及开发能力,以及老年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建设专创融合的个性化课程。
2.2 搭建运行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2.2.1 顶层设计
教护研一体化发展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变为育人优势,从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路径和人才培养资源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促进顶层设计与组织实施相贯通。进行党建引领结对共建策略、体制机制、明确路径、具体举措的设计。
2.2.2 管理服务
学校和医院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学校和医院相关部门注重制度的实用性和导向功能,形成“良性对接”。对涉及教师和学生利益的评价与激励机制要予以重视,积极配合学生开展创新和创业活动,
2.2.3 组织实施
构建“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联动协调机制新格局,完善教护研融合机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实现科研和育人的评价、资源配置有效联动,鼓励科研团队探索教育模式革新,将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培养内化为教学与临床发展需要,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和优势,推动高等教育的科研活动回归育人,打好教护研协同的“组合拳”。
2.3 建设文化体系,提供思想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始终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主线,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秉持“中医药文化 + 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实践探索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融入课程教学中,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中医药文化相关的课程,如中医基础、中医护理实践等,深刻理解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体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思想智慧、外化为行动能力培养创新型的综合素质人才。
3 结语
在健康中国及中医药大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研究将系统理论与马克思党建理论相融合,立足护理学院和附属医院护理部教护研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教育、护理、科研三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搭建以临床胜任力和引领专业学科创新发展为导向的中医护理大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长效机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大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机制和实践路径,提升中医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医护理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万君 . 医教协同视角下医学生专创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以成都大学为例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21(13): 79-82.
[2] 钱丝诗, 余曙光, 卢鲭宇, 等. 近二十年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知识图谱分析 [J]. 医学与哲学 , 2024,45(01): 66-70.
[3] 陈建平, 于娟, 于姝燕, 等. 新医科背景下基于整合药学理念的药学类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 2023,45(04): 445-448.
[4] 王强, 黄达, 谢寅波. 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创新实践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23(12): 29-36.
[5] 王铭泽, 陆珊珊, 盛彤彤. 科研创新型医学生培养协同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 2023,15(05): 175-180.
基金项目:省教育厅2024 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4Y011);2024 年“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项目(编号:2024SDXR14)
作者简介:李文,1989 年9 月生,男,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董明沂,2000 年6 月生,女,汉族,人,市职业教育中心护理教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