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路径研究
王子敏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21
摘要: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探讨了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存在的困境,提出在“大思政”格局下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活动载体、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和加强队伍建设等路径,以提升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实效,推动共青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引言
高校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要求。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青年思想的多元化等因素,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复杂的局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如何在“大思政”格局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升思想引领的实效性,成为当前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1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存在的困境
第一,对青年学生群体的了解程度不够。目前,大学生思想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思想观念易受外界影响。高校共青团工作人员对青年学生群体的了解程度不够,不能全面把握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导致高校共青团工作难以开展。第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团队建设落后。高校共青团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方法单一、创新意识不强。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有效手段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第三,高校共青团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人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工作经验不足、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不能对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引导,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大思政”格局下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路径研究
2.1 强化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
在“大思政”格局下,强化思想引领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核心任务。共青团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多种形式,例如主题团日活动、思政大讲堂等,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时传递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理想信念。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思想的力量,提升思想引领的覆盖面和渗透力。此外,共青团可以与思政课程联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例如,在思政课堂上,邀请优秀团员代表分享学习和实践心得,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参与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思想引领的影响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2.2 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创新活动载体是提升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效果的重要路径。共青团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感的活动。例如,可以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深化对社会的认识。同时,可以结合重大节庆日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通过这种创新的活动载体,不仅可以增强共青团活动的吸引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此外,可以通过校内外资源的整合,邀请社会实践专家、企业家等走进校园,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社会实践机会。共青团还应注重活动后的总结和反思,通过组织学生分享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闭环,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2.3 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组织效能
加强组织建设是提升共青团工作效能的基础。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应注重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可以通过规范团支部工作,加强对团支部书记的培训,提升其领导和组织能力,使团支部在班级和宿舍等基层单位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应积极发展团员,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共青团这个大家庭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通过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共青团的整体效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为此,高校应鼓励各团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增强团组织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此外,通过定期的组织生活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团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团组织的工作实效。共青团还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组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团组织的沟通和协同效率,从而更好地适应“大思政”格局下的新要求。
2.4 完善制度保障,促进工作规范化
完善制度保障是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在“大思政”格局下,共青团应建立健全一系列工作制度,以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例如,应完善团员发展制度、团内考核评价制度以及各类活动的实施细则,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团员和团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可以推动共青团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提升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高校应建立常态化的制度评估机制,定期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2.5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在“大思政”格局下,加强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共青团应通过定期的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团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要注重选拔优秀的学生骨干加入到团干部队伍中,形成梯队建设,确保共青团工作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此外,还应注重团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他们能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投入到共青团工作中去,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共青团还可以与其他高校或社会组织合作,开展联合培训和交流,拓宽团干部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管理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活动载体、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和加强队伍建设,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效性,推动共青团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高校共青团应继续探索与“大思政”相适应的工作模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于娣. “大思政”格局中高校共青团功能定位的守正创新 [J]. 理论观察, 2024, (08): 46-50.
[2]杜沂蒙.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关于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 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N]. 中国青年报, 2024-07-09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