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医疗用功能性服装在居家护理中的应用与设计优化

作者

何歆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居家护理需求的增加,医疗用功能性服装在护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居家护理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补充,其有效性和便捷性离不开适宜的医疗用功能性服装的支持。本文探讨了医疗用功能性服装在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场景,包括术后护理、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以及特殊需求患者的护理,并针对用户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设计优化策略,以提升服装的舒适性、实用性和护理效果。

关键词:医疗用功能性服装;居家护理;设计优化

引言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家中进行护理,特别是术后恢复、长期卧床以及特殊需求的患者。居家护理需要一定的医疗辅助设备,其中医疗用功能性服装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护理工具,对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类服装需要兼具舒适性、功能性和安全性,以满足不同护理需求,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1医疗用功能性服装在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1.1术后护理的应用

术后护理是居家护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患者在术后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期间需要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并进行适当的活动。医疗用功能性服装在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帮助患者在穿戴过程中保持创口部位的无菌状态,同时方便护理人员进行伤口检查和护理操作。这类服装通常采用易穿脱的设计,例如采用拉链、魔术贴等结构,方便患者和护理人员快速对创口进行护理,减少不必要的拉扯和疼痛感。此外,术后护理服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抗菌性能,以减少感染风险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术后患者的活动能力较弱,因此,医疗用功能性服装的轻便性和操作的便利性也是其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1.2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

而卧床老年人由于长期卧床不动,导致肌肉开始萎缩,内部机体调节控制作用降低,多表现为:腿部纤瘦、易骨折、脏器功能减退、基础代谢降低等。其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与泌尿系统及皮肤系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使卧床老人的身体容易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及并发症。因此,老年人的服饰产品更应该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以减少老年人生活障碍。医疗用功能性服装在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防褥疮设计、透气性和湿度控制方面。这类服装通常在背部、臀部和其他易受压部位采用特别的缓冲材料或透气结构,以减轻局部压力,预防褥疮的产生。同时,服装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吸湿排汗性能,以保持皮肤的干燥,减少湿气对皮肤的刺激。此外,长期卧床患者通常需要频繁更换体位,医疗用功能性服装应设计成便于护理人员操作的样式,例如增加方便的开口设计,便于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和护理。这种功能性服装的设计不仅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还减少了护理人员的操作难度和工作负担。

1.3特殊需求患者的护理

对于患有特殊疾病或有特定需求的患者,例如失能老人、糖尿病患者或有特殊皮肤敏感问题的患者,医疗用功能性服装需要具备更为个性化的功能设计。失能老人的护理服装应考虑到患者的行动不便,设计应注重辅助穿脱的便利性,如采用全开式设计、磁性扣件等,方便护理人员进行更换。对于糖尿病患者,服装应避免过度压迫肢体,以减少血液循环受阻的风险。对于皮肤敏感的患者,服装材料应选择柔软、低过敏性的面料,避免因摩擦或刺激引起的皮肤问题。此外,特殊需求患者的护理服装还可以加入智能化设计,例如嵌入传感器用于监测体温、湿度等参数,为护理人员提供实时的健康数据,以更好地进行护理管理。

2医疗用功能性服装的设计优化策略

2.1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设计改进

医疗用功能性服装的设计应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根据不同护理场景和患者类型的具体需求进行改进。对于术后患者,设计应注重创口保护和穿脱的便利性,减少患者在穿戴过程中的不适感。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服装设计应注重防褥疮的功能,采用减压材料和透气设计,保持皮肤健康。对于特殊需求患者,服装设计应尽量考虑个性化需求,例如特殊的开口方式、柔软的面料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护理需求。此外,服装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操作便利性,例如增加可调节的开口、便于穿脱的结构等,从而提升护理效率,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2.2材料与工艺的优化

材料的选择是医疗用功能性服装设计优化的重要环节。为了满足不同护理场景的需求,材料应具备透气性、抗菌性、柔软性和低过敏性等特性。对于术后患者,服装材料应选择轻便且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以减少感染风险并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性能,以保持皮肤干爽,防止褥疮的产生。此外,医疗用功能性服装的生产工艺也应注重细节处理,例如采用无缝技术以减少摩擦对皮肤的刺激,或者通过智能纤维和传感器的嵌入,实现对患者身体状态的实时监测。通过对材料和工艺的不断优化,能够有效提高医疗用功能性服装的舒适性和功能性,满足居家护理的多样化需求。

2.3人体工学设计的应用

人体工学设计在医疗用功能性服装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符合人体自然形态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服装的舒适性和使用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在居家护理中的身体姿势和活动限制,例如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服装应采用适应卧姿的裁剪方式,避免产生压痕和不适感。此外,便于穿脱的设计也是人体工学设计的关键之一,例如采用侧边全开式结构、增加拉链或磁性扣件,方便护理人员在不改变患者体位的情况下进行穿脱操作。对于术后患者,人体工学设计还应注重减少对创口的压迫,通过合理的裁剪和松紧设计,保护创口区域不受刺激。通过人体工学设计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穿着体验,并减少护理人员的操作难度,使护理工作更加轻松高效。

结束语

医疗用功能性服装在居家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通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设计改进、材料与工艺的优化以及人体工学设计的应用,医疗用功能性服装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护理场景的需求。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医疗用功能性服装将成为发展趋势,为居家护理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炜.包容性视角下失能老人功能性服装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科技大学,2024.

[2]王启迪,陈燕琳.模块化设计在久坐型介护老人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21,(07):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