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思政教育内容的策略探析

作者

高月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鄂尔多斯,017000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渗透,高校微信公众号已经日益凸显出其作为思政教育关键平台的独特价值。本文致力于深入探讨和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号在思政教育内容传播方面的策略,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如优化内容供给的质量与多样性、显著增强平台的传播力与覆盖面,以及积极探索和实施新颖的互动形式等,来全方位提升思政教育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高校;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内容传播;策略

引言

在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微信公众号已然成为信息传播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同时也肩负着思政教育这一崇高而艰巨的使命。面对这一新形势,如何充分发掘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内容的传播策略,使之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需求,成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中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不仅要求在内容上追求新颖独特、深入人心,更需要在形式上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期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1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思政教育内容的现实困境

1.1话语权逐渐式微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高校思政内容所面临的话语权逐渐减弱的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这一现象的根源,主要在于碎片化、泛娱乐化以及非理性化的话语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信息的泛滥,不仅极大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难以专注于系统性和深度性的学习;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削弱了他们对高校思政内容的关注度和认同感。在海量且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冲击下,学生们往往更容易被那些轻松、娱乐的内容所吸引,而对于需要深入思考和理解的高校思政内容则逐渐失去了兴趣和耐心。

1.2内容质量良莠不齐

在部分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上,思政内容的发布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首先,这些内容在创新性、吸引力以及深度方面普遍不足。许多思政内容较为枯燥,形式单一,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和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性。这使得这些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导致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疏离感和抵触情绪。其次,尽管思政内容在高校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其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的传播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许多高校在发布思政内容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没有将思政教育与现代社交媒体的特点相结合。此外,一些高校在发布思政内容时,缺乏对内容的精心设计和策划,导致内容深度不够,难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讨论。这也使得思政内容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1.3互动性缺失

在当前的思政教育内容传播的过程中,互动性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也使得思政内容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还可能加剧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隔阂,进一步阻碍了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在许多情况下,公众号的思政内容往往是单向的灌输过程,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导致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其中,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削弱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缺乏互动还可能导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沟通障碍。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不平等的交流方式往往导致双方之间的隔阂加深,使得双方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这不仅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还可能引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抵触情绪。

2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思政教育内容的内容策略

2.1 热点追踪,深度解读

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思政教育,热点追踪和深度解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热点事件折射了社会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快速引起大学生关注,调动其讨论积极性。高校微信公众号要建构起一套有效的热点监控机制,在国际政治舞台对大国关系进行调整等情况下,对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发生的大事进行及时抓取、国内重大政策出台,科技领域突破性创新成果和流行文化热点现象。比如在国家出台有关教育改革重大政策后,公众号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政策原文进行推送,整理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主要观点,比如改变学业评价体系和职业教育的走向等等。而深度解读,是热点事件向思政教育素材转换的关键一步。运营团队要有坚实的思政理论基础,要有敏锐分析能力,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工具去解剖热点事件后面的精髓和规律。对于某一热点事件而言,我们不只是对其表面现象及过程进行阐述,更重要的是发掘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导向,社会矛盾及其解决机制,及其对于国家及民族发展所产生的长期影响。例如在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解读中,剖析了其经济层面贸易失衡的成因,也深入挖掘了其背后国家利益博弈,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启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对于国家发展战略的了解和认可,让学生在热点关注的同时提高政治素养以及思辨能力,进而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2 故事讲述,引起共鸣

故事作为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思政教育的一种古老且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传播形式,通过讲好各类包含思政教育价值故事,能够将抽象的思政理论讲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容易接受。这类故事来源很广,既有壮怀激烈的革命历史,又有长征中红军战士英勇顽强、舍生取义等,使学生深切感受红色政权来之不易,革命先辈们理想信念坚定;还可能是校园中发生的周围故事,比如优秀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而默默付出的动人时刻,或一般学生经过努力战胜困难而自我超越的激励。讲故事时应注意情节设置和感情渲染,用形象鲜明的文字刻画故事里的人物形象、场景细节以及心理活动等,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与此同时,将思政教育主题与内涵巧妙融合,使学生在体验故事魅力之时自然受到价值引领。比如讲述了一个校友艰苦创业,时刻坚持诚信原则,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通过表现自己面对商业诱惑的选择以及企业发展中对待员工的态度、为社会负责,唤起学生在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反思和共鸣。诉诸故事的情感力量来打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柔软部分,让其从情感层面与故事人物发生联系,继而把故事传递的思政教育理念内化于自身思想及行动准则之中,促进个体思想境界及道德修养的提高。

2.3文化传承,创新表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和高校思政教育深厚之源,高校微信公众号宣传思政教育内容要注重文化传承这一任务,把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融入思政教育。挖掘儒家经典“仁爱”“礼义”“忠信”思想、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思想、法家法治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运用。如通过对儒家经典《论语》名言警句的诠释,说明了对个人品德修养,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和谐构建等的启迪,从而指导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不应简单照抄照搬,应注意创新表达形式,满足新时期大学生信息获取习惯与审美需求。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实现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可创作出精致的传统文化系列动漫短视频,用生动风趣的动画形象与简洁明快的文字讲述传统文化中的故事,通过创新表达形式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在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中焕发新的生机,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体验到传统文化魅力之余,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深度结合,培养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传承意识。

2.4榜样示范,引导激励

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高校微信公众号宣传思政教育内容时,塑造榜样,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高校不缺乏各种杰出的教师和学生代表,这些教师和学生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品德修养等多个方面均有突出的成就。公众号能够深度发掘这些周围榜样们的故事,比如那些专注于科研并且获得重大突破的学术专家,废寝忘食的钻研历程,在困难面前的顽强意志和他们对于学术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均可为广大同学树立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榜样;更有长期致力于公益活动的爱心使者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支教,关心弱势群体等善行,表现出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道主义精神,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主动奉献。在详尽报道榜样事迹中,其中要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和视频访谈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从各个角度展示榜样的风范和魅力。同时,设置互动环节,如开展“榜样就在我们周围”的话题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榜样的感悟与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这既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榜样的魅力,更可以激发学生以榜样作为学习、生活中的基准,有意识地与自己的行为相比较,努力提高自己,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营造崇尚榜样、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良好氛围,以此促进思政教育由理论认知向实际行动的转变,培养有理想、有品德、有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

3 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思政教育内容的运营策略

3.1隐形融入与多元化呈现

在内容策划环节,致力于将思政教育内容以精妙且不易察觉的方式融入每一篇推送之中,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吸收到有益的思想养分。为此,精心挑选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素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使这些内容在看似轻松的阅读体验中得以传递。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多媒体功能,打破传统文字的限制,以图文结合、音频播放、视频展示以及H5互动页面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思政教育内容的魅力。这些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不仅提升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还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

结语

高校微信公众号作为新时代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在广泛传播思政教育内容、显著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展望未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高校微信公众号在思政教育领域的作用将更加显著,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它不仅将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更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支撑,助力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许青,顾旭峰,李杨帆,等.提高高校微信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探究[J].高校辅导员,2023(2).

[2] 陈强,张杨一,马晓悦,等.政务B站号信息传播效果影响因素与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2(22).

女,1992年1月,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美育教育。

项目名称: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2021年度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KYYB2021029 ),项目名称: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科研项目2023年度思政专项    项目编号:(NJSZZX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