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一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发展失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

顾玉蓉 于嘉伦

南京理工大学 210094

一、引言

教育部强调“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从考核评价、资源分配、管理机制等多个角度加大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支持。但在实践中,高校青年教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隐形壁垒,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就是科研与教学无法平衡的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双一流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与教学发展中的失衡现象,分析其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高校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科研与教学发展失衡的表现及影响

“双一流”的教育建设,对教师队伍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青年教师的大批涌入,高校青年教师成了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和中坚力量,平衡教学与科研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高校“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然而,高校青年教师常常面临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普遍存在科研能力突出、教学能力欠缺的问题,教学与科研不平衡发展问题越发严峻。自1995年起,就有学者陆续关注到高校青年教师群体面临的教学与科研失衡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学与科研的考核评价机制失衡。

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隐蔽性,难以进行有效的衡量,但科研成果可以快速地做出客观评价并获得丰厚回报,是青年教师评审职称、项目申报和人才评定的重要依据,这直接导致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失衡。另外,高校的职称评价“五唯”现象严重,不仅助长了青年教师在学术上急功近利,还阻碍了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和职业发展。

2. 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发展不均衡。

高校青年教师入职高校的前期正是将自身学术积累变现为科研创新成果的黄金期。然而,在教学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教育教学培训,高校青年教师不仅需要重新学习,更需要长期教学实践的积累。另外,学校对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制度尚未完善,使得青年教师成长缓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不平衡使得青年教师更趋向于做科研工作,致使科研能力比教学能力提升更加迅速,教学和科研能力发展不均衡。

3. 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时间投入失衡

我国教育部明文规定,高校教师用于科研工作的时间应占教师工作时间的10%~30%,以鼓励教师教学与科研并行。但在实际工作中,青年教师想要快速发展,必然会在科研上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导致教学与科研时间失衡。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失衡问题影响了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全面性,此外,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也可能导致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对于高校而言,科研与教学失衡会影响整体教育质量,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作为直接受影响者,可能因为教学质量下降而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其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科研与教学发展失衡的原因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失衡困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受到社会环境、高校政策、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造成高校青年教师难以平衡教学科研的真实原因,才能寻求突破当下困境的有效路径。

1. 外部政策环境因素。目前,在我国“双一流”高校建设、“双一流”学科建设等项目的吸引下,各大高校想要争取到国家项目,就意味着科研实力要相当突出,这种以科研为主的评价导向,势必影响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之间的抉择。此外,社会对于教学和科研的投入经费的差异,使得科研实力强的院校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而教学成果不易被量化,在经费支持上处于弱势,青年教师纷纷偏向科研以获取更多的经费支持。

2.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因素。现今高校仍然有“五唯”现象,青年教师对职业发展需求迫切,并受到考核压力,盲目申请大量科研项目,导致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既无成果,科研工作也无创新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学校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制度都向科研倾斜,必然会导致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发生偏离,教学与科研无法协同发展。

3. 青年教师个人主观因素。高校青年教师初入职场,就要面临巨大教学、科研、家庭经济压力,想要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会调整对教学和科研的精力投入。目前,大多数青年教师对职业规划并不重视,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上缺乏有效的自我规划。

四、实现科研与教学再平衡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文提及的这些失衡现象及问题成因,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1. 优化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机制。高校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科研成果的评价方式,将教学成果、学生评价等因素纳入评价体系。可以设立专门的教学型职称,为擅长教学的教师提供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应该建立长期评价机制,避免过度依赖短期量化指标。

2. 加强教学支持,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培训,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指导。可以建立教学导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应该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如改善教学设施、设立教学创新基金等。

3. 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开设前沿性、交叉性课程。可以设立科研-教学一体化项目,支持教师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应该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当前“双一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失衡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高校评价体系的偏颇、资源分配不均以及青年教师自身能力与经验的不足等问题,实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再平衡,需要教师、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玉玲. 高校青年教师的“内卷”困境与对策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24, 337(03): 5-12, 26.

[2]郑玲,王馨,崔文秀.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 22(24): 228-230.

[3]张玉.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再平衡[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 20(21): 287-288.

姓名:顾玉蓉、于嘉伦  学校:南京理工大学  邮编号码:210094

出生日期:1995年6月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江苏省南通市

职称:研究实习员  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课题: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失衡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编号:2024SJYB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