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路径

作者

姜乐 高新茹

大连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连 116600

摘 要 高校青年工作的重要阵地即为高校共青团。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择业观、恋爱观都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确立而发生着深刻变化,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着新的政治要求、外部环境和服务对象。为应对这些挑战,并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践和创新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新时代;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发展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学生在高校期间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自我修养、助力成长成才的重要组织机构。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满足青年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高校共青团需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切实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明确育人目标,强化思想引领

共青团中央印发《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团实施纲要》、《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等文件,都对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强三性、去四化”,完善组织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方法和举措,而高校共青团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关键就是改革,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坚定不移地履行“党建带团建”,要时时刻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用学风建设抓好带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建设中。此外,还要从“大思政”工作格局及青年学生特点和育人规律去分析探究,提升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融合技术应用,提升信息化程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展活动的重要平台。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不断拓宽工作新领域,以更加开放、包容、便捷的方式服务广大青年学生。通过构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新媒体矩阵,共青团可以实时发布工作动态、活动通知、政策解读等信息,确保青年学生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可以对青年学生的信息需求进行精准分析,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线上活动平台,青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各类主题活动,如线上讲座、知识竞赛、文化展览等,不仅丰富了其课余生活,还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线上活动平台还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舞台,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然而,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工作新领域的同时,高校共青团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正面引导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防止青年学生受到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不法行为的侵害。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引导,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上的负面信息,确保网络空间的清朗和谐。同时,还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推进第二课堂教学,丰富成长成才路径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应积极推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成长平台,其涵盖了学术科研、社会实践、文体艺术、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特点。为有效整合第二课堂资源,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统一的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平台,实现活动的信息发布、报名管理、成绩记录等功能,方便学生参与和管理。二是加强校内外合作,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学金、颁发证书、表彰先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的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整合和优化第二课堂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四)强化青马工程培养,提升学生组织建设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新时代共青团履行为党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既是对历史的忠诚与继承,也是对未来战略考量,事关着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着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高校共青团应始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聚焦培养目标,规范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方案,形成一种理论教学加实践锻炼加专题座谈加素质拓展加朋辈交流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高校共青团应设置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带领青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带领青年学生在为什么学的问题上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在学什么的问题上把稳政治方向,站稳文明立场;在怎么学的问题上,要掌握科学方法,提升学习志向。不断铸牢理论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以培养出一批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人品服众的青年政治人才。

(五)突出服务社会,实践淬炼青春成色

社会实践是青娘学生成长成才的“助推器”。一方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自然而然地将书本知识融入现实社会的情境中,真正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尤其是锻造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校园“小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大课堂”,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成就,实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又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发展注入青春力量。高新团组织要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兴趣、意识和能力,将“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工作理念贯穿于工作当中,大力推动、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广大青年在实践中践行“奉献、友爱、互助、团结”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磨炼真知、提升能力。

每年夏天举办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的有效平台。引导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通过寻访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宣讲、参与扶困扶贫,进行宣传讲解、开展社会调查,组织专项技能培训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汗水与收获中体会“知行合一”的真谛,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铮铮誓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承载着培养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共青团员组织要深入贯彻功崇惟志,业广为勤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适应青年学生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同时,这也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以更好地服务青年,引领他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奋发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