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用性原型测试的听障学生手语APP的优化设计分析
卢航苇 佟锦坤 于泳娇格
摘要:手语作为听障学生常见的交流手段,听障学生对于手语的掌握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为改善听障学生手语学习水平以及质量问题,借助手语APP改善听障学生手语学习现状,提高听障学生手语认知和表达能力。本文基于对听障学生手语APP使用需求,确定产品定位,优化设计听障APP产品架构、核心功能层以及视觉界面,测试听障APP产品可否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可用性原型测试;听障学生;手语APP
引言:听障学生APP是基于对听障学生群体的深入了解,分析当前听障学生学习手语挑战,所设计的一款促进听障学生群体手语学习的APP产品。听障学生在生理、心理以及认知层面与普通学生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APP期间,需结合学生成长特征,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听障学生对手语的接受度,为听障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体验。
1.听障学生手语APP需求
1.1学生需求
通过信息收集以及手语APP调研可知,学生使用APP期间,需要轻松查找手语知识,一旦发现不会使用的手语,借助APP直接查找定位手语知识点。且学生在使用APP期间,要求APP界面简洁易上手,具有互动性[1]。另外,APP要具备扩展学生手语学习范围的功能,APP数据库具有丰富多彩的手语知识,学生通过使用APP能够了解广泛的手语演变规律、手语使用规范,增强学生使用手语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听障APP产品还要具备数据可视化功能,学生使用手语学习APP更为清楚地了解当前学习进度,学习程度,进而调整学习节奏。
1.2产品定位
根据上述听障学生手语APP学生需求分析,本次在设计听障APP产品时,采用国家通用APP标准,面向各个年龄段听障学生,在多场景下确保学生可进行互动学习。(1)听障APP图标和提示语必须简单易懂,产品界面保留必要的图标,图标颜色合理,字迹清晰,听障学生轻松识别。(2)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学生按照APP提示操作,如出现操作失败,APP及时给予学生更改操作提示。(3)APP交互性明显,为减少听障学生使用干预,按照学生每日手语学习目标,设计操作流程,简化整体操作步骤。学生可通过点击“回退”“前进”等按钮,熟练定位相关信息,完成手语学习任务。
2.基于可用性原型测试的听障学生手语APP优化设计
根据上述产品定位以及学生需求,本次设计产品架构,绘制APP核心功能层以及视觉界面,以满足听障学生手语学习要求。
2.1产品架构
本次听障学生手语APP共分为5个层次,课堂学习、手语互动、自主练习、手语词典以及奖励机制[2]。
(1)课堂学习,用于辅助听障学生日常手语学习,要求APP内容与手语课堂内容同步,且课堂互动与作业布置都要与课堂手语学习节奏保持一致。
(2)手语互动,APP使用强调手语学习互动性,学生按照APP图片和视频演示,完成对应挑战,提高手语学习等级。该模块主要由视频和文字构成,听障学生通过学习完成手语学习挑战赛。
(3)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学习进度练习手语,完成手语拓展学习,如观看其他手语学习视频,根据手语APP提示学习不同形式的手语练习活动,做到对手语知识的巩固。
(4)手语词典,手语APP外界数据资源库,学生遇到未学习过的手语知识,可以及时查找相关学习内容,迅速定位手语信息。手语词典,可根据学生日常学习习惯,推荐相关手语知识。
(5)奖励机制,用于刺激听障学生进行充分学习,学生按照计划完成手语内容,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奖励,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感到成就感和幸福感,丰富手语知识学习体验。
2.2核心功能层
2.2.1战略层
本次手语APP设计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因此需要集合不同年龄段听障学生手语学习习惯和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按照自身学习方式、学习进度、选择对应模块。就战略层而言,按照听障学生年龄划分2-5岁、6-10岁、11-15岁、16-18岁。随着年龄层次的提升,手语学习难度提升。生理年龄越大,上课时长越长。且在学习期间,直接上传学生学习记录,由教师在APP统一进行指导,提高不同年龄段学生手语学习效率。
2.2.2范围层
范围层旨在拓展听障学生手语学习范围。APP范围层将英语学习划分为不同段落,学生完成某一层次手语学习,将获得对应积分。且随着手语学习程度加深,学生能够选择困难模式,学习更为专业的手语表达,如不同专业领域的手语知识学习,金融、新闻、科技、数学等。APP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程度,编制学生日常学习习惯图像,学生熟练某一领域手语知识后,A给予学生学习奖励。
2.2.3结构层
结构层是听障手语学习APP的核心层次。该层次旨在按照学生记忆图像,制定学生手语模式。结构层可为学生学习手语制定个性化方案。如结构层,设计了先学习后复习的交替方式。该层次还具有课外拓展模式,学生可按照自身学习模式,选择是否进行手语知识拓展学习,选择对应学习模式。
2.2.4表现层
表现层达成奖励机制,学生长期使用手语学习APP积累积分,利用积分兑换奖品,刺激学生手语学习。同时,教师也可随时监控学生学习账号积分情况,就学生在APP学习的日常表现进行打分,教师评分同样可转化为学习积分。学生可点击“我的”界面,查看积分,点击“积分兑换”,使用积分兑换奖品。
3.可用性原型测试的听障学生手语APP测试
基于上述对听障学生手语APP设计,本文利用可用性原型测试方法完成对APP使用情况评估。
选择认知水平、学习效率、便捷性、可记忆性作为APP评估指标。从某校听障学生群体中抽取8名学生样本(2-5岁、6-10岁、11-15岁、16-18岁)。要求实验测试期间,8名学生在手机上下载手语学习APP,逐次使用课堂学习、手语互动、自主练习、手语词典以及奖励机制等功能。为期使用5d后,学生按照认知水平、学习效率、便捷性、可记忆性四个指标进行打分,进而计算每项指标在APP使用效果中的权重。
8名学生样本对本APP打分情况如表1所示。
从权重结果可知,8名学生样本认为通过使用该手语学习APP手语认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认知水平权重数值达到“1”,6-10岁、11-15岁学生认为该APP对手语学校效率影响不显著,导致学习效率在APP可用性占比较低。但从整体手语学习APP测试结果来看,该APP认知水平、学习效率、便捷性、可记忆性评估指标权重超过0.5,表明该手语APP具备可用性,能够满足听障学生日常学习手语要求,可改变听障学生传统学习手语方式,提高手语学习趣味性和互动性,解决当前听障学生手语学习困境。
结语:总而言之,为促进听障学生熟练使用手语,本文通过分析听障学生群体需求,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听障学生特点,确定手语学习APP产品定位和产品架构。整体手语APP设计以学生使用体验为主,并且为给予听障学生优质的使用体验,对本APP应用进行可用性测试,验证APP产品设计的可用性。该APP设计有效解决了听障学生手语学习枯燥问题,可助力听障学生对手语进行信息化学习,轻松便捷地使用手语。
参考文献:
[1]杨美霞.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手语表情包的设计研究[D].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24.
[2]秦雨欣. 基于可用性原型测试的听障学生手语APP的优化设计研究[D]. 浙江科技大学, 2024.
[3]李开元. 拟剧论视角下抖音平台听障群体自我呈现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23.